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受疫情影响,我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3.5%。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也快速恢复。二季度,我国GDP实现3.2%的增长;2020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已收窄至1.1%,4月实现3.9%的正增长;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已经超过4.4%的去年同期增速,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已经实现正增长。其中,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消费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复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减少人员接触和社交活动,在线购物、娱乐、教育、健身、医疗、办公等无接触的工作、生活方式随之兴起,宅经济和无接触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企业为了适应疫情下的经营方式转变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居民生活的线上化也增加了对智能终端的需求,从而带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长。2020年1—2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3.8%,3月恢复9.9%的增长,1—8月累计增速达到7%,是增速最快的工业行业。
大数据为制造企业提供市场洞察。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平台拥有用户搜索、购买、评论等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着消费者需求特点和消费倾向的信息。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对自己在线销售数据的分析,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及其变化;一些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对接互联网平台,获得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得的消费者购物特征。依据基于大数据分析获得的市场信息,可以让制造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更精准地安排生产。特别是一些出口型制造企业由于不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在出口大幅度萎缩时,转向国内市场销售面临巨大困难,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洞察可以帮助它们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商品销售增长。减少不必要外出的疫情防控要求对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造成巨大冲击,实体商店的销售额严重萎缩。线上销售渠道作为一种无接触的商品销售方式,有力地支撑了商品销售活动的正常进行,线上零售额呈现快速增长之势。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了15.8%。对于出口型制造企业来说,在国内缺少线下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而重建销售网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转向电商平台销售,出口型制造企业不但可以利用平台提供开店工具和解决方案,快速建立网上渠道,而且摆脱了实体销售渠道覆盖范围的限制,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开拓。疫情下,直播电商大幅增长,新颖的推介形式、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为制造企业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数字化转型支撑制造业持续生产。高度的自动化、数字化意味着生产线较少的用工需求,能够适应疫情下减少甚至避免人员接触的防控要求,使制造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供应链管理,能够使制造企业在人员不接触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求组织零部件供应、安排生产和产品的运输、配送。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制造使生产线更具有柔性,制造企业得以快速转产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资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产品。
数字贸易促进商品出口逆势增长。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国际航班、货轮班次大幅度下降,人员国际往来受到严重限制,给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巨大困难。针对社交隔离下开展经济活动的要求,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各种数字化办公、会议工具。在线会议、电子合同等数字化手段使人员不见面也能洽谈合同、签订协议,有力地支持了商品出口的快速恢复。在疫情冲击下,我国1—2月出口累计下降17.2%,但7月出口就恢复到7.2%的正增长,1—7月出口累计降幅收窄到4.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扩散及其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增强了我国制造业面对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韧性。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手段,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长久之策。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对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和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