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收益率不到13%!”
这是两年前为了参与小米CDR配售而创设的基金最好表现,和业绩基准相比,跑输十几个百分点。
11月4日,参与蚂蚁集团战略配售而成立的五只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创新未来基金中原计划战略投资蚂蚁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
同样是绿色通道、同样是监管鼓励、同样是基民热情参与、同样是临门一脚受阻;投资者关心的是,收益率是否也会殊途同归?
需要指出的是,CDR配售基金和蚂蚁配售基金存在两点显著不同,也会带来收益率的差别。
一个是投资组合不同;一个是基金经理不同。
参与蚂蚁战略配售的5只基金,在18个月的封闭运作期内,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均为60%~100%,其中投资于创新未来主题股票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很显然,对于5只蚂蚁基金,有着60%配置权益资产的最低仓位要求。
而参与CDR的六只基金,在长达三年的封闭运作期内,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100%。其中,股票投资部分将以战略配售方式进行投资。
可以看出,完全可以不用配置权益资产的特征,导致了这六只基金几乎成为了一只纯债基金。
这六只基金的三季报显示,股票仓位占比大多都在10%左右,债券比例接近80%;低配权益资产,是这两年跑输业绩基准的重要原因。
当然,股票仓位的提高并不等于直接能获得超额收益,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
“这个时间点位买股票,能不能做出超额收益,还要看管理人。”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说道。
和六只参与CDR的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参与蚂蚁配售的基金管理人基本都是各家权益类产品的“一号位”。
“如果把这六只基金看作是这些基金经理新发的权益产品,即便蚂蚁配售暂缓,大概率不会像CDR基金那样跑输业绩基准。”(作者 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