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财政局紧扣洛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整合生态造林、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持续推进“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山区沟域经济示范区”重大专项,着力打造53个沟域经济带(区),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实施路径。
一、制度先行,坚持精细化财政管理理念。“资金未动,制度先行”,通过建章立制,扎实制度的“笼子”,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在洛阳市沟域经济建设起步之初,市财政就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印发了《洛阳市市级沟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资金分配拨付、资金使用范围、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对专项资金进行规范,重点支持沟域经济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生态修复项目、文化遗迹保护、修缮、提升性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项目等,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洛阳市市级沟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纳入年度建设规划的沟域给予普惠性支持,原则上占比不超过专项资金总额的80%;二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年度考核情况,以县为单位对年度沟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性支持。
二、统筹整合,推进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自2016年以来,市县财政累计投入31.51亿元,着力于推进普惠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提升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厕所革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按照《洛阳市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在沟域经济建设项目上,深入推进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依法依规推动市级审批权下放,赋予县级政府必要的统筹涉农资金的自主权,激励县级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市级在分配资金时,加强沟域经济奖补资金分配与任务清单的衔接匹配,确保资金投入与任务相统一。以沟域经济奖补资金大专项为单位,实现涉农资金和任务清单集中同步下达,在保证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县级政府工作积极性。
三、筹集资金,积极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市县两级财政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大力宣传推介,做好配套服务等各项措施,积极引领社会资本参与沟域经济建设,全市社会资本共计投入63.14亿元用于发展沟域经济相关的文旅、餐饮、民宿等各类主体,其中,全市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22家,休闲农业项目3618家,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吸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可操作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