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只要大家打开支付宝,就能看到一个推送:五大机构重磅新发基金,战略配售蚂蚁集团的科创板股票。
战略配售基金,值不值得我们购买呢?
很多同学立马在留言区问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
公司上市,可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大事!
一定不能有纰漏,一定不能有幺蛾子。
怎么保证没有幺蛾子呢?那肯定不能跟屌丝玩儿啊,那肯定要跟大土豪玩啊。
所以,上市前,那家公司就会找个土豪机构:嘿大佬,给你我们公司的股票,你给我上市后稳住股价哦~
好,作为高冷傲娇的大佬,在钱面前还是会嘴角上扬的。当然,我相信大佬的嘴角只是轻微上扬,露出一个得意而又神秘的微笑:好吧!我按照发行价从你手上买入股票,还答应你,锁定至少12个月。
就这样,一个叫做“战略配售”的故事就搞定。
堪称完美的资本操作,就在咱老百姓不知不觉之间完成了。
这样一顿操作猛如虎,这家公司上市当天能够买卖的股票就比较少。
没那么多散户在瞎糊弄捣乱,一会涨了就卖,一会跌了就抢的,当然价格就没那么波动了。
好了,回到这次蚂蚁上市。
典型的巨无霸,让人沙雕的估值——2000亿美金,相当于1.4万亿人民币。
我查了一下科创50的近一个月的交易量,总交易量是6900亿左右,也就是每天200多亿。
而哪怕蚂蚁有5%的交易量在科创板活跃,那也是700亿。
相当于一座山压到一个湖里头了,怕是扑腾一下,要把湖里的水都砸干了吧!
这对科创板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更可怕的是——会对整个A股造成抽血。
可以参考之前的中芯国际,上市当天整个半导体跌得有多惨。
所以啊,蚂蚁需要进行战略配售或者寻找基石投资者,把大部分的新股锁定,不能在当天上市流通,降低对市场的影响。
而这次发行的5只战略配售基金,就是前面提及的,神秘而高级的大佬。
他们预计采取顶格配售,也就是蚂蚁的股份占到每只新基金总仓位的10%。
5只新发基金,每只的募集上限是120亿,如果顺利完成的话就是600亿。
全部顶格配售的话,就能买下60亿的蚂蚁新股。
(蚂蚁集团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我们还看到18年前发售的6只战略配售基金,它们也能买下好几十亿的新股,可以大大减轻了上市当天对科创板的冲击。
好了,蚂蚁上市估计是稳了,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这5只战略配售基金有什么好处?
那肯定是一件好事啊!比ofo退你押金更重大的好事!
如果你以一个小土豆的身份去打新股,中签的概率和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差不多。
我也给你查了,去年只有万分之4.5。
这还没考虑科创板那个高高耸立的门槛——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且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你想,进入科创板的,可都已经好歹是有50万的老油条了,但是都怎么打也只有万分之4.5的中签率,这多难啊!
而买战略配售基金,就一键解决你的泪与痛。
这些战略投资基金能优先参与蚂蚁打新,可以视为拥有100%中签。
得了,你随随便便,就能当马爸爸的爸爸。
国内最早出现战略配售基金是在18年。
那时候,大量互联网大佬都在美国香港资本市场漂泊,游子啊,妈妈想你归家啊……
所以,证监会想把这批中国互联网公司请回国内上市,但是又怂,害怕大量IPO会对市场抽血……
于是,妈妈灵机一动,轰轰烈烈成立了6只战略配售基金,专门准备给这批归家游子做战略配售。
更要命的是,封闭期为3年。
3年啊!我家闺女都开始读幼儿园了,这批战略配售基金却水花都没有一个。
当年,小米原本计划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后来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不仅小米没在A股上市,中概股回归也没了下文。
6只新基金可以说,很尴尬了。
刚建立不久,目标没了,妈妈也没给人生方向啊……
所以,没有“战略”,也没有“配售”,6只混合偏股型基金,硬生生活成了债基。
哎,不得不说,真是一场欢喜一场梦啊……
可悲,它们两年下来,连业绩基准都没跑赢。
6只基金,两年时间,最高的收益率只有15%,完美诠释了“虎头蛇尾”。
创新的程度,简直是战略配售基金里面的民族之光了。
不过呢,你也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次,这几只战略配售基金的目标是很明确的。
一上来就给蚂蚁这个巨无霸做战略配售,没了10%的仓位。
剩下的90%怎么办?
招募书可是写着至少需要配置60%的股票,也就是说,大佬必须要去二级市场买买买了。
既然谈到买买买,那就对基金经理的充分考验了。
目前看,这5只基金都派出了“超强”阵容。
易方达的是陈皓,汇添富的是劳杰男、中欧的是周应波、鹏华的是王宗合,华夏则是周克平。
除了华夏,其他4家都给派出王牌大佬:
陈皓是易方达的副总经理,
劳杰男是汇添富的投资总监,
周应波是中欧近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
王宗合是鹏华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
这几位大佬的业绩都十分优秀,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67.67%,是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的2.71倍。
但回看他们的管理历史,感觉有点跑题。
投资科技是一个十分耗费心血的工作,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产业变革,想在科技领域选择可以持有十年的公司简直太难了。
中国不比美国,没有硅谷,没有土壤,没有垄断优势的科技企业。
想要在科技公司的投资上获取好收益,就必须不断更迭知识结构,跟得上潮流才吃得上饭
所以,有句玩笑话:
别的基金经理在陪家人,在度假;
只有科技行业的基金经理每天都在读研报,学习产业知识。
科技行业的投资,不是过家家,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
易方达的陈皓是“易方达三剑客”之一,资历上肯定是妥妥的,但他似乎更擅长投资消费类板块
在科技方面理解有多深就不得而知了。
同样以偏爱消费出名的还有王宗合,管理时间最久是消费基,很少接触科技股。
而大佬劳杰男在管的基金都是以大盘股为主,消费、金融玩得挺溜,科技股基本是中小盘股。
不知道大佬能不能玩得过来?
最靠谱的应该是是周应波了,在管的基金偏向于科技,在科技股的投资上还是有点底蕴的,而且业绩都还不错。
最后一位周克平是新人,19年才成为基金经理,而且主打的就是科技。
只不过这位大佬投资时间太短,不好评判。
整体看下来,五位当中只有两位是对科技股投资有一定了解的。
不过五家都是老牌基金公司了,背后的投研团队会给到他们强有力的支持。
至于pick哪位基金经理,还要结合业绩比较基准、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等其他信息综合考虑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5只战略配售基金,可以说是生在好时代。
比两年前的5只,命运要好太多了,一出生就能参与今年最大IPO的战略配售。
而且,众多老将加持,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这次的封闭期也短一些,只有18个月,比两年前的3年封闭期要短。
也就是说,我家闺女不用读小学,他们就可以买卖了。
希望它们不要再让我们失望了,抱拳了老铁!
最后跟大家强调一下,这次5只基金,只会在支付宝和其官网发售,其他渠道不参与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