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消费提振升级,雅安市文旅市场逐步恢复生机。深入挖掘和利用“一红一绿一黑白”资源优势,我市持续用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主打大熊猫和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两大顶级IP,在全面提升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中,打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大熊猫+”
做靓大熊猫文化发源地
10月23日—25日,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四川)第四届森林自然教育大会在荥经县举行。与会人员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教育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主题进行交流。
作为大相岭山系野生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栖息地,荥经县通过3年多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造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建设为主体的国家公园+政府+在地居民的“NPL”园地共建模式。“家乡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孩子们在这里既能深化对大熊猫的认识,又能接受保护大熊猫教育。”大会工作人员郑艳对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营地)印象颇深。
实际上,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将其作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重要战略支撑,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资源、原生的熊猫资源,高位推进。
在全域层面,雅安市以主城区熊猫文旅研学核心区为龙头,以“南大门入口社区”、5A级景区、“熊猫老家”为支撑,建设全域性、开放式、活态化的“国际熊猫城”。在城市层面,按照“1+3+N”(北郊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中国大熊猫文化博物馆、大熊猫国际会展中心、雅安大熊猫嘉年华国际旅游度假区+熊猫竹境、熊猫城VI等N个支撑)进行建设,着力打造好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IP,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雅安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围绕“大熊猫+”产业体系,试点三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全域性、开放式、活态化的国际熊猫城,做好大熊猫生态旅游、大熊猫文创、大熊猫友好型产业融合大文章,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红+绿”
扮靓脱贫奔康路
10月25日,名山区的雾茶庄园内,绿水青山间云雾缭绕,游客漫步在茶园绿道,犹如步入仙境。这个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庄园,近段时间成为不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景点正处在一条全长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上,附近的茶园和茶家乐被串连起来,实现茶旅融合深度发展,带动茶农持续增收。
绿色是雅安的本底,拥有优质的生态气候条件,依托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我市打造了3条精品线路,既包括了生态茶园、水韵茶乡,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也囊括了阳光沐浴、观光采摘,在此基础上,各县(区)推出N条旅游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100余公里外的石棉县,做足了“红色”文章。当地依托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深挖红军文化,推出以“走红军路、穿红军衣、吃红军饭、唱红军歌”为主题的红色安顺游。随着安顺场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不少村民抓住机遇吃上了“旅游饭”。“红色旅游带动了民宿和乡村游的发展,家乡有了新面貌,我们也有了新变化。”村民张杰开起了客栈,还创新推出“红军餐”。
深挖“一红一绿一黑白”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同时,我市着力加快蒙顶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郊国际熊猫城、王岗坪、牛背山、海子山等重点文旅项目的建设,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全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雅安市抢抓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借力成雅动车公交化运行等契机,主动深耕成都、重庆市场,进一步提高雅安在成渝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