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开始走加杠杆(减税+基建)的路线,而中国政府开始降杠杆防风险。
前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家吵吵嚷嚷说中国应该减税了,要不然就要或者已经移民美国去开工厂了。也难怪,因为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的经济体也打算减税了。资本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生产要素,因为资源动不了,劳动力想动人家不让你去,只有资本尽管有各式各样的管制措施,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流动。所以,一个国家如果大规模减税,是足以吸引全球资本向它流动的最好原因。
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次大规模的减税历史。
第一次,就是里根-布什时期。里根上台的时候,美国经受着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的双重重压。对外,当时的苏联如日中天,国势强盛,GDP曾经达到美国的60%,这正是目前中国的水平,但是当时的苏联经济严重倾斜于军工,所以苏联的军事能力基本和美国平起平坐。
里根上台之后,祭出供给主义大旗,减税和增加军备开支。减税调动了美国强大的供给能力,一下子降低了失业率;增加军备开支(最著名的就是星球大战计划)给苏联强大的压力,苏联被迫也继续扩大军备开支与之竞争,最后力不能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倒下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案例。
第二次大规模减税是小布什时期。他面对的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导致的经济下滑,提出了“十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计划。这显然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增长,避免美国经济硬着陆。这个减税计划无论从目的还是规模还是最终的效果看都不如里根时代。到了奥巴马时代,因为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他实际上继续着财政刺激政策。
但是,这段时间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低利率造成的,但是次贷之后的货币政策却进一步走向宽松。过去上课的时候,我们讲利率一般都是正的,谁会把钱存银行而银行不但不给你利息还要向你收取保护费呢?但是现在,负利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当全世界流动性极度宽松,大家都有钱没有地方花的时候,货币政策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第三次,特朗普上台重回财政政策的老路。因为他的政策还没有全部铺开,不知道他的具体政策是怎么样的。现在只能大致猜测一二。
首先,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上,特朗普提出将把美国目前7个等级的累进税率简化为3个等级:最低税率由10%提高到12%,最高的由39.6%降为33%。由此可见,能够从特朗普的联邦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得益最多的仍然是占全美家庭总数20%的最高收入家庭。他们因为减税,年收入会增加6.6%,这个收入段家庭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总额的比例为77.7%。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普惠的,因为毕竟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对于企业税,特朗普计划把企业所得税由现行的35%减为15%,而且不论大小公司一律适用。那么,哪些行业或从减税中受益呢?根据标普的数据,我们发现消费零售企业(必需消费企业税率30%,可选消费企业税率25.8%)、通信(25.2%)、原材料(24.5%)、工业企业(23.1%)等可能最大幅度受益于特朗普减税,降低了企业费用,提高了利润。而对于地产企业和公用事业,过去几年享受了可观的税收优惠,影响则相对负面。
但是相较于里根、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特朗普最大的约束来自于美国政府负债率,因而留给特朗普操作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大了。毕竟眼下美国公共债务已达到20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GDP。所以债务上限是特朗普税改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美国政府开始走加杠杆(减税+基建)的路线,而中国政府开始降杠杆防风险。过去几十年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当美国战略收缩的时候,正是资本回流的时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警惕这样的资本回流对本身经济的冲击。特别是中国这样的FDI最大流入国。当然,中国相较于当初的苏联,经济更加健康。我们逼近美国60%的GDP主要构成是制造业,而且门类齐全,各部门的比重相对合理。负债率远不如闹危机的欧洲小国,甚至比日本美国都要低一点,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所以,美国加杠杆的最终结果到底是复制上世纪80年代的成功,还是延续本世纪一轮轮的危机,还需拭目以待。
(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