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导语:《人民的名义》热播仍在继续,民营企业小老板蔡成功引发的矛盾越挖越深,贯穿全剧。今天的文章,小巴给大家聊聊蔡成功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小企业家如何躲开“蔡成功”的坑,转型为时代新物种“企投家”。
如果你也想成为“企投家”,欢迎加入大头投融会,抢占仅剩几十位的创始会员名额,一起实现“企业价值+股权投资”的两栖双倍增长!
上周小巴写了《人民的名义》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但几乎都是政治人物,给予企业家群体的笔墨却很少——这个群体在剧中的形象不甚光彩。
但事实上,整个剧的剧眼,是一个民营企业老板蔡成功,他在剧中出场很早,虽然不是主角,但整个故事围绕着他和他的企业展开。
从主角的视角看,蔡成功是个奸商,满口胡言乱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完全不能信任。小巴偷偷看过小说,他为了自保,还诬陷了主角。
但如果我们捋一捋这位蔡老板的人生,也许会对他多一点同情。
蔡成功,大概40岁左右,虽然出身草莽,文化程度不高,早年是一位敢想能干的企业家,20多岁就拿下了大风厂改制的大部分股权。作为老板他应该也不错,过去应该给工人的分红一点也没有落下。
他的企业没有跟上时代转型的步伐,经营效益每况愈下。
不过很显然,
2010年,蔡成功见煤炭行情好,就想发一笔快财,借了八千万高利贷买了一个煤矿。为此他还抱了一个贪官的大腿——剧中第一位出逃的贪官、副市长丁义珍帮他牵线、斡旋、搞批文,占了30%干股。不过蔡老板的运气不太好,没多久煤炭价格下跌,亏得一塌糊涂,还欠了一屁股债。
“过桥贷”。
另一方面,蔡成功的企业——大风服装厂,每年都要向银行贷款作为生产资金。银行贷款有期限,一般老客户在银行贷款,到期了就会再接着续贷,但续贷并不是自动的,而是企业先把前面贷款的钱还掉,然后再贷一笔新的款。如果企业钱不够,那就需要向第三方借一笔钱,先还银行,再贷出来还给第三方,就像在河两岸搭一座桥,称作
蔡成功败就败在了这个煤矿高利贷和过桥资金上。
蔡成功:其实我也不容易啊
这一年又到了过桥的时候,蔡老板就请丁义珍出面协调,向山水集团借了5千万的过桥资金,并以大风集团全部股权作为抵押,使用6天,日利息是4‰。
蔡成功盘算先把钱还给银行,再从银行贷出来还给山水集团。但放贷前,银行突然发现蔡成功欠了一屁股高利贷,根本就没有还款的能力,紧急叫停了贷款。于是蔡老板又向市里的农信社求救,却被京州城市银行一个电话坏了事,也没能拿到贷款。
6天后,蔡成功还不上钱,这笔过桥贷4‰的日利率,利滚利,一年的复合利率就要超过300%,窟窿越来越大。再加上他煤矿的那笔高利贷也没还,蔡成功简直是被搞得焦头烂额,只好到处筹钱,却仍是一无所获。
过了3个月,山水集团一纸诉状,法院根据协议判处大风集团股权,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资产归山水集团所有。
其实这是高小琴下的套。因为蔡老板手上的大风厂所在地块被政府规划为高档住宅地区,一经公布地价肯定迅速飙升。剧中的女反派——早就觊觎这块地的山水集团美女老总高小琴得知后,就给蔡成功和大风厂下套,让他们自己往里跳(说不定蔡成功欠高利贷的消息也是山水集团透露给银行的)。
之后,副市长丁义珍又出面协调山水集团出资3500万作为大风厂人员安置费,不再负责人员再就业安置。但蔡成功大大小小欠了很多债,早就破产,这笔3500万的钱转过去之后,直接就被另一家银行划走。这导致后续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蔡成功自己也身陷囹圄。
拖欠工资、私自出卖股权的蔡成功
被大风厂员工围殴
小结一下这位人物:
在商业运作上,他依赖于过往成功路径,缺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识,甚至对于消费者层面发生的时代性巨变毫无反应;大风厂的管理层,没有一个是年轻人,如果这样的服装企业能够活得很好,生产的服装能够跟得上潮流、卖得出去,那才是奇谈怪事。
在投资理财上,他也犯了相当多的致命错误。
第一,迷信权力、不信市场,致使投资的视野狭隘。蔡成功眼中所能见到的最赚钱的途径,是购买产业上游的资源——一个与权力高度相关的领域。他在这个领域一窍不懂,完全没有周期和市场意识,却买了个煤矿,最终被套得死死的。
第二,缺少风险意识,没有做资产配置,投资过于集中。蔡成功几乎将所有资产一次性投入到一项资产中,不仅是all in,还是带了杠杆的all in,运气好的时候赚得盆满钵盈,运气不好,就像剧中直接被拖累到破产。
第三,缺少现代企业的有限责任意识,没有在企业和家庭之间设立财务上的防火墙。
第四,受现实所限,融资的渠道有限,除了向银行借款就是向别的企业借款、向高利贷借款,反正就是借!借!借!想的全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在现代商业中,公开向市场直接融资,不论是发债还是发股,都是更加有效的途径,以市场定价的证券化,让市场投资者自由选择,风险与利益自担。
在投资理财上并不“成功”的蔡成功最终身陷囹圄
归根到底,蔡成功就是一位典型的、受限于路径依赖和知识结构的中小企业家,这类企业家会犯的错误,他几乎都犯了一遍:企业经营失败、投资激进、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对于和权力勾兑这件事毫不忌讳,最后结局就是潦倒、破产。
过去三十多年间,这个国家经历狂飙般的突进,财富像野草一般地疯狂涌现,而制度约束的边界又如此模糊,以上这样的做法尚且可以有一席生存之地。但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进步和宏观环境的成熟,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复归的年代,任何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位富豪,都不可能依靠这样一套做法做到一劳永逸。
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身份将合二为一,出现一个“企投家”的新群体。
我们相信,知识、理性是新经济年代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他们具有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群体式作战,依赖于破茧式的学习和抱团式的聚合,从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
本周二到周四,晓课堂也从《人民的名义》剧情出发,连续三天直播,教你轻松掌握剧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职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