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发行提速,IPO堰塞湖问题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泄洪,这对不少排队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按照现有的IPO堰塞湖泄洪速度,企业完成上市的任务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事情。
然而,对于排队企业而言,要想在A股市场中实现IPO,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此期间,企业不仅需要满足相应的准入门槛,而且还需要保证企业在排队期间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状况,否则仍将会遭到“否决”的风险。与此同时,对于排队企业来说,更担心排队期间IPO的停发以及IPO核发速度的减缓,这样也将会大大推迟企业成功上市的时间,此前的准备工作也将会受到沉重的冲击影响。
即使IPO难度很大,工作任务繁重,但仍难以阻挡企业发行上市的热情,这也是多年来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时至目前,A股市场已经上市的企业家数超过3000家,新三板市场规模超越万家,这些年来资本市场的扩容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成功上市,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在企业付出努力的背后,实际上还是瞄准了中国股市背后的“金矿”。
首先,企业上市艰难,但退市更为艰难,这也是中国股市的一大写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旦完成成功上市的任务,则往往可以充分利用好股票市场这一个直接融资平台。在此期间,即使企业业绩不稳定,或存在周期性的考验风险,但鉴于中国股市“股市不死鸟”现象的长期存在,甚至存在部分地方的补贴挽救,企业上市之后,往往很难遭到退市的风险,而企业也可以长时间占据市场的资源,最大程度地享用股市这一个融资工具。
再者,纵观中国股市的发展状况,股市可以造富一部分群体,而这部分群体多来自于上市公司相关的利益者。但,与之相比,多数股民却难以在股票市场中实现持续盈利,而在股市造富机器持续运转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加快股市财富资金再度分配的过程。
对于大股东乃至上市公司高管而言,一旦企业成功上市,则可以轻松实现财富暴涨的目标,而他们凭借极低的持股成本,待限售股解禁期过后,则可以按步骤减持解禁,中国股市也成为这些群体的一个轻松致富的投资渠道。
与此同时,在股票市场中,企业成功上市之后,其自身的估值以及品牌价值等因素将会获得重估的可能,随着企业成功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将会获得实质性的激活,而潜在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降。多年来,借助股票市场这一平台实现企业规模式扩张的上市公司不少,有的从数十亿市值规模飙升至数百亿元的市值规模,更有甚至飙升至千亿级别水平,而这背后还是或多或少离不开股市的作用。
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在其上市之后,不断动用再融资等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开拓出更具盈利效应的投资渠道,以增加企业的盈利渠道,盈利效益。但,当企业规模得以扩容,股票市值大幅攀升之际,却不懂得回报投资者,多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分红的比例严重失衡,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即上市公司市值膨胀,规模飙升,但投资者并未从中享受到企业扩张过程中的成果,反而成为了公司市值扩张的义务付出者。
十年前,我们很少看到市值上千亿的上市公司,但十年之后的今天,市值上千亿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而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在股市快速壮大的过程中,实际上也促进了不少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迅猛扩张。在此期间,对于一些激进型的上市公司而言,甚至还会充分利用期间股票市场持续活跃的优势,进行各种各样的融资手段,乃至股权质押方式,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润最大化。但,这本身还是一把双刃剑,充分利用好,股票市场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迅猛扩张的捷径平台,但利用不好,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扩张,甚至还会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的动摇。
时下,随着股市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先后出炉,加上股市退市率的逐步提升预期,这对上市公司而言,还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考验。多年来,企业热衷于上市,还是瞄准了中国股市背后的“金矿”,但若市场违规成本大幅提升,股市监管趋于严厉,加之新股炒作热度明显下降,则将会或多或少打击企业上市的热情,影响企业上市的积极性。
归根到底,对多数企业而言,其热衷于上市,还是与“利益”相关,还是看重背后的“金矿”魅力。然而,如果光有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加快IPO堰塞湖的泄洪速度,而不注重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则依旧加快了股市财富资金不合理分配的速度,而在此背景下,股市要想走出中长期的健康牛市,实实在在回报给投资者,还是会显得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