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GDP贡献率上一直超过50%,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还是从身边网络消费以及分享经济的兴起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发明显。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消费已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经济贡献率逐年上升。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64.5%,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为4.5%。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消费:“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等。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成为消费升级的关键。中国虽然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建议从深化供给侧改革,支持特色商业,拓展商品销售途径,改善交通物流状况等角度着手。
消费驱动经济增长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第三季度增长6.8%,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4.5%,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进一步巩固。
“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依赖消费拉动的再平衡势头已经形成,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过去5年当中,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未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和拉动作用会更加突出。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角度出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具持续性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外两个引擎出口和投资都变得难以为继,这个时候消费将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可以确定,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消费增长型模式,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述的基础性前提条件,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以及驱动力将出现新变化。
赵萍表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要来自于创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的结构与消费的结构更加匹配,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空间会更大,除了物质文化方面,休闲、养老、教育等各方面消费都会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前三季度,从消费品类来看,升级类的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从消费形态来看,服务型消费的空间较大。城乡住户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居民消费支出当中,居住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的消费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如今,在消费市场上,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形态正日臻成熟,新旧之间的融合转化也更加自如。前三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1%,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更快,达到52.8%。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江瀚指出,所谓的新业态与新动能,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的很多需求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由于缺乏足够的优质供给,所以需求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在消费结构的转型过程中应该推动新业态的发展,提供给市场更多优质的产品供给,从而真正引爆消费的动能。
让消费“马车”跑起来
尽管就目前经济情况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长空间余地还很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消费作为经济第一驱动力的地位还不稳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释放消费市场的潜能,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快好?
“体制机制的变化其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现在很多消费领域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了消费者的潜力没能很好的释放,建议从深化供给侧改革,支持特色商业,拓展商品销售途径,改善交通物流状况等角度着手。”江瀚称。
赵萍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就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对内对外的开放,尤其是服务业的开放。在当前消费结构升级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在不断提高,但在服务业中还有不少限制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电信服务依然缺乏竞争,还有像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的体制瓶颈也特别突出。因此,必须以开放促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赵萍指出,目前我国的各自贸区正在为服务业的开放探索经验,通过自贸区的探索,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经验,以后将可复制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促进服务业发展,从而破除促进服务业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服务消费的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着力从四个方面继续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大优质商品的供给,拓展品质商品的销售渠道。二是提升生活服务的水平,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三是增强消费信息的服务。四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和联合奖惩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