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改革印记,三十多年来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变化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但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只是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的一个见证。
时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上世纪80年代那部反映人民群众住房难的电影《邻居》仍然记忆犹新:一幢职工宿舍楼里,住着学院党委书记袁亦方、顾问刘力行、水暖工喜凤年、校医明大夫、助教冯卫东、讲师章炳华共六户人家。由于住房拥挤,又没有公共厨房,大家只能在狭小的楼道上烧饭。事实也是如此,1981年的人民日报报道,那时的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7平米左右,《邻居》中那幢条件恶劣的筒子楼正是“福利分房”时代国人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在农村,当时房屋大部分是土木结构,用土坯盖成,砖房基本上没有,平常人家里除了床、桌椅、衣物柜外基本没什么别的家具了。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住有所居”的安居梦也逐渐成为前进中的中国人迫切的生活需求。因此,“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成为当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普遍向往。人民有对更满意住房的期待,政府就要作出回应并下大力气解决。
1988年1月,中央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原前的福利分房逐渐被商品房取代,住房变成了民众的私有财产,城市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快速改善,包括供水、排污、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在农村地区,土坯房、坯砖混合房屋已逐渐变成了砖瓦房,房子的装修也开始翻新,各种家用电器也基本上齐全,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虽有一些改善,但水平仍然不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市,随着高层住房的普及,好多人搬进了新式的住宅小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房子的样式、风格和装修等也是花样翻新,更能够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了。在农村,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住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变砖瓦、平房变楼房、散居变小区,沼气进厨房、电话进客厅、太阳能进浴室、互联网进书房、垃圾桶进村庄,可以说,村居民社也已经能和城里的相媲美了。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城市、乡村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们住房条件的改善就是这种生机与活力的最好注脚。毋庸置疑,改革开放的脚印走遍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改革开放的印记布满了大家的全部日常生活,刻在了每个人的开心和笑脸里。3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这一代亲历者的短暂人生轨迹却是这个伟大变化和成就的见证。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成就在这38年里已遍布了全中国,在改革的印记里,全体中国人民正在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中满足更多的获得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加速变为现实,这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感受。亿万人民的共同感受也证明了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过新作为,必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必将展现新的面貌,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