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市场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公布了2017年中国人力资本调研结果。2017年中国企业平均员工薪酬增长6.5%,预计明年将增长6.6%。另据报道,随着辽宁省近日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22个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深圳、浙江、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了2000元。
根据相关数据,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近5年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成为未来的趋势。怡安翰威特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张卓磊表示,“近年来,企业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给薪酬持续快速增长带来较大压力,最近几年的薪酬增长因而呈逐年下降或持平趋势。”薪酬尽管在增长,但是增幅较小,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在压缩着薪酬增长的空间。同时,“双创”给一些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机会,慢就业现象也值得关注。据悉,随着高校秋冬招聘会接近尾声,明年首批95后毕业生将步入职场。调查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现象。所以,尽管薪酬小幅增长,但是可能许多岗位还不足以吸引大学毕业生。
另外,“慢就业”现象也与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转变有关,领英发布的《2018全国校招趋势洞察》报告显示,95后在择业时十分看重雇主所能提供的平台如何。13%的受访者在校招中将专业对口的岗位作为首选,而38%的受访者表示更注重能进入理想公司而不在乎具体做什么,这一比例接近前者的三倍。这显示95后的择业观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一个就业渠道更为多元的社会里,他们选择余地比以前更大,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重点建设区域的出现,加之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机遇,使得他们赋予了工作更多的理想与激情。
这显然是一件好事,工作似乎已经不完全是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事业,他们比学长们似乎更加注重职业规划,对工作前景更为看重。但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提示着高校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因为这些大学毕业生更在乎工作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而市场需求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之间的错配在我国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新兴领域与行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在增大,比如高级技术熟练工与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缺口都分别将近千万;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曾在2016年向媒体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幼教人才缺口300万;数联寻英今年8月发布的《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大数据人才只有46万,未来3到5年人才缺口达150万之多,等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校改革应该充分关注到这些市场需求,并尽快积极作出回应。这是从长期而言的解决方案。
短期来看,推动大学生就业仍然需要政策引导。目前,教育部与人社部已经都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人社部则要求各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育,提升求职就业能力。同时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职业培训。另外,以多种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最后,人社部还在推动提高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力求为毕业生做到就业专业指导等等。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就做好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该通知提出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基层、重点区域、新兴领域以及自主创业。
可见,尽管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但是,我国已从以上多个方面做好了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指引与设计。同时,我国前三季度经济稳步增长也为保持就业平稳提供支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的良好发展势头,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简政放权与鼓励创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都是促进就业的良好因素。(编辑 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