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记者在近一个月的校园招聘会走访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年复一年,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总没错,也暗暗为即将踏入职场的95后大学生担心。如果毕业、就业、准失业三点拉成一线,“史上最难就业年”确实是严峻问题。然而,时代变了,对不少95后而言,毕业不等于就业马上提上日程,“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张力被消解。
大学毕业季即就业季,正是前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直接动因是社会机器要恢复运转,各行各业缺乏有知识储备可训练的人力资源。高考选拔人才、高校培养训练人才,大学一毕业即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机器得以运转的螺丝钉。毕业即就业,正是人才匮乏时代的应有涵义。而且对并不充裕家庭而言,大学毕业意味着家庭有了养家生力军。然而,高等教育普及早已宣告人才充裕甚至过剩,谁规定大学毕业就要就业?更何况那些富余家庭。
对很多慢就业95后而言,不是因为“就业难”而却步,而是因为家庭完成了原始积累,并无立即就业养家撑起家庭之需。就拿王思聪来说,富二代大学毕业,做什么样的工作,对富豪老爸而言,都是人力资源浪费。于是土豪老爸给了未来接班人5年5个亿“先玩玩”。即便没有王思聪一样的殷厚家底,现今不少城市95后,其父辈正是热衷囤房积累财富的“中年油腻男”,中心城市几套房甚至把子孙下一辈的伙食挣够,哪里需要子女苦巴巴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分担家庭负担?很多95后慢就业,并非他们自己不着急,很多是因为家庭并非迫切需要,于是他们会周游世界,或者会做想做的一切,除了工作。
有论者言“95后慢就业是社会进步,是要做出谨慎选择追随兴趣梦想”,照我看,那得分人,如果因为父辈攒下了自己甚至子孙花不完的财产,如果因为自己是拆二代感觉没什么比拆迁赚钱来得快,如果这样的群体占了大头,那岂不是社会的悲哀?社会向前,需要一拨拨新生人力投入社会,在增加社会财富中获得自身价值,而不能看父辈已经创造了多少财富,躺在既得利益中放飞人生追求兴趣,这样的人越多,社会活力越差,社会向前的动力越弱。
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慢社会、软社会,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其实很多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意工作。中国有今日的发展奇迹,靠的是普通劳动者绷着神经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一茬茬的财富。当95后慢就业成为趋势,“史上最难就业年”构成不了理由,当毕业生不愿意就业推迟就业,堆积待消化劳力只会宣告下一年就业更严峻。我们得分析,究竟有多少慢就业的毕业生来自既得利益家庭,当这样的家庭太多,当未来寄生的年轻人太多,慢就业真不是什么时髦词汇,而是巨大社会负担。在此也奉劝那些家庭一般的学生,别被“95后慢就业”麻痹了工作紧迫感和热情,别人有资本慢就业甚至不就业,我们的家庭还等着我们担起成年人的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