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价格较去年大幅增长,有企业借机涨价。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一些供气、供暖企业存在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以及在工程改造、安装中乱收费等行为。记者注意到,天然气价格在经历几轮暴涨后昨日大幅下跌。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天然气供应紧张有所缓解,价格出现下跌。12月22日,天然气标杆价格飙升至今冬最高价格10064元/吨,山东一度飙至11100元/吨。12月26日,天然气标杆价格下滑至9345元/吨,山东天然气价格跌至9500元/吨,跌幅14.41%。应该说,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方面的干预下,天然气最大跌幅已接近每吨2000元,治理成效不可谓不明显。就事论事讲,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客观而言,这样的天然气价格暴涨造成的市场混乱和伤害,显然不是采取手段遏止继续涨价,或者说促其降落就能有效恢复和抹平的。也正因此,这样的暴涨暴跌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思考和作为的空间——遏制天然气价格暴涨重在事前预防。
据报道,此次国家发改委等价格部门出手遏止天然气价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联合国内三大石化公司等,通过扩大和优化天然气的总量和区域供给平衡,尽可能达到天然气的供需平衡,进而平抑价格。反过来讲,近期北方天然气价暴涨,供需不平衡、监管部门对天然气价反应不灵敏、引导不到位是一个主要原因。二是通过查处违法天然气价格串通涨价和违规收费等实现变相涨价,进而达到平抑有关地方,尤其是进入冬季用气高峰的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也就是说,近期北方天然气价格暴涨,价格监督执法不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就给实施事前遏止天然气价格暴涨治理至少两个方面的启示。首先是对于供需不平衡引发的天然气价格暴涨,有关价格、天然气市场供应等部门,一是要做好天然气价格的日常变动常态监测等工作,随时随地掌握各地,尤其是一些特殊节点,比如冬季北方等用气高峰时段的天然气价格变动情况,尽早上报决策部门和领导,以便及时科学决策;二是价格等部门要及时与天然气等市场供给部门紧密结合,早做规划并进行市场调研,尽早组织货源,以解决市场天然气的供需不平衡问题,避免因此造成的市场短期动荡。
其次,由乱收费、违规垄断经营等造成的天然气价格暴涨,提醒的则是有关职能和监管部门,应在发现区域市场天然气价格暴涨时,快速及时启动严厉执法和查纠机制,而不是在市场反映强烈、造成重大影响后才行动,把造成天然气季节和时段性暴涨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将伤害降到最低。
近期天然气价格暴涨,不管是供需不平衡还是串通垄断涨价造成,折射的都是有关方面浅管理、管理不够深入、不够科学有效,从根本上说凸显了有关方面为民执政和科学行政的思维不够、成色不足。换句话说,遏制天然气暴涨要有事前预防机制,有关方面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科学有力,“为民”意识是基础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