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摘掉GDP“紧箍咒”、防范“灰犀牛”、让小农户富起来?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18-03-09 11:08:55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晓炼,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谈经济增长目标

今年定在6.5%,是为转变留有空间

有记者提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比去年6.9%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另外十余个省份下调了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该如何看待这种下调?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目标,不是计划目标。2017年政府设定的预期增长目标是6.5%,经济实际增长是6.9%,超过了预期目标。而今年设定的预期目标仍然是6.5%,是与去年设定的预期目标持平的

其次,今年与往年不同,十九大确定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所以我的理解,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定在6.5%,比去年实际增长低0.4个百分点,是为了转变留有空间

地方十几个省份调低了增长目标,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地方政府为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行为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效率,变成内涵式增长,已经讲了20年。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向质量方面的倾斜不够,这一次应该说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转变。

谈高质量发展

提出高质量发展只是开始 路程还需很久

有记者提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需要建立哪些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来引导各级政府摘掉过去拼命强调GDP的“紧箍咒”,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其中两点很重要。一是投入是高效率的,二是效益要比较高。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六大体系,加一个体制,实际上是6+1的政策体系和体制,这是长期的任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比如从企业来看,应该鼓励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瞄准世界最高水平,持续努力,缺什么补什么。

比如从政府来看,现在有关部门也在采取措施,使新的“独角兽”企业尽快进入到上市企业当中,给老百姓更多的优质资产和财富增值的选择。

比如从银行业来看,体现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往往都是轻资产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士的大脑最值钱,那么大脑抵给银行值多少钱呢?怎么评估?这些都需要政策做出适当调整。

还比如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如果像社会资本那么进行风投,可能相应的评价体制机制还要做出一些改变。

总之,提出高质量发展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路程还需要很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整个过程都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评价的体系、统计的体系、政策的体系、绩效的评价等等都会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可能不会一次就到位了,而是逐步完善。

谈金融监管

不让“黑天鹅”飞起来,也不让“灰犀牛”冲出来

有记者提问,怎么看金融监管尺度的把握?对全面从严监管金融业有什么建议?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晓炼:

风险比较大的金融集团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

第一,杠杆率都非常高,在资产的过程中无节制地举债;

第二,对法人治理方面都不够健全,经营异化;

第三,这些机构个头儿又都比较大,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定,也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化解风险,也就是“拆弹”,不让“黑天鹅”飞起来,也不让“灰犀牛”冲出来。

那会不会让这些风险最后造成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情况呢?我认为在中国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第一,中国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风险是高度关注的,对风险一定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

第二,在处置风险中,监管当局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做法,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于有些杠杆率过高的企业,那就督促它主动地降杠杆;对于一些脱离主业跑偏的企业,督促它回归主业;对于一些有违法行为的人,就要由司法进行处置;对于极端的情况,也有监管当局直接接管。针对性的分类施策,风险化解和处置做得非常平稳,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再产生重大风险。

第三,积极地填空白、补短板。发现机构有这种套利行为和规避监管行为,有在灰色地带游走的行为,监管机构立即出台监管办法,及早地堵住漏洞,不会造成系统风险

作为政协委员,我想在这也提一下建议。首先,监管机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第二,建议对于监管的空白点要及时弥补,消除一些灰色地带,让那些“浑水摸鱼”的能够现形出来。第三,监管要有效协调,在各个领域、不同机构都要有效协调,一种金融行为要有一个监管的标准,不能出现那么多“套利”的行为。

谈乡村振兴

要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新创业

有记者提问,目前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一些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这样的村子如何使产业振兴精准落地呢?

农业部原副部长 陈晓华:

乡村“空心化”是城镇化的一种必然结果。不少国家在城镇化率达到70%以前,都出现过农村人口外流的现象。今后一段时间,农村人口的转移、进城落户还会增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客观的趋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主体和新农民。

一是靠,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的实用人才,通过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搞好村庄建设。

二要靠,就是要通过各种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来,把城里的人才引下来。要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去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要优化村庄布局。对于有条件的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条件。保护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村庄,通过这些举措,把人留住,把人引下来,就能把产业振兴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有记者提问,怎么让小农户更好地与现代农业相衔接?

农业部原副部长 陈晓华:

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和联合,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农民先带入市场,实现“老板下乡带农富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