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国企生产经营稳中有升,效益提升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市国资委近日发布,上半年,市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8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1.5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和14.3%;实现营业收入7448亿元,利润4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2.2%和19.5%。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上半年,市属国企共有45家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非公有资本金额合计73亿元。截至目前,北京市属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企业总数的七成。
上半年,北京市管企业频频成为国企改革的“明星”:金隅集团参与天津市管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取得标志性成果,收购天津建材5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继战略重组冀东水泥后,金隅集团作为市管国企代表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棋局中先行一步。在备受关注的员工持股试点方面,本市已批准6家企业进入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名单,目前工作已进入平稳运行期,初步达到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效果。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上半年,首旅集团与王府井东安、北京祥龙公司与外经贸控股实施合并重组,企业间业务协同互补效应将逐步显现。未来,市国资委系统将进一步加快国有资本进退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构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国有经济布局。
实现国有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市管企业也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据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市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约289亿元,拥有各类研发机构37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56个。近三年来,市管企业共参与各类科技专项326项,其中国家级专项200项,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北汽新能源、北方华创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拖了经济调结构的后腿,成了转型升级的“绊脚石”。市管企业根据首都战略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展开了一场提质增效的“攻坚战”。今年以来,市管企业减少法人户数235户,疏解退出城六区二级及以下国有企业22户,处置“僵尸企业”33户,“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效果明显。(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