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三季度(总第82次)例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总供求基本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及市场预期总体稳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上人民银行在本次会议上“新表述”并不多,仍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期精神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对国内经济金融走势方面,表述由第二季度的“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变成了“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和环境的新变化,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罗云峰认为,这表示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和叠加国内经济周期和政策因素,货币当局对国内经济的判断趋于谨慎。此外,对于新增的“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则源于今年8月人民银行在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下的情况下重启了“逆周期因子”。
同时,在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表述方面,本次会议新提出了要“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罗云峰分析称,2017年底以来,伴随着僵尸企业去杠杆的实质推进,隐性担保逐步撤出,为2009年中以来首见。民企融资成本上升更多来自于风险溢价的重估,即原来由于存在隐性担保所以融资成本反映风险溢价较少,而现在开始反映。“所以短期来看,民企融资成本出现实质下降的概率不大”。
此外,为贯彻落实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本次例会突出强调要“坚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罗云峰也指出,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难以实质放松。今年以来,伴随融资需求主动下降,货币政策整体保持中性。但人民币近几个月来有所贬值增加了货币政策收紧的压力,央行在尽力保持平衡,尽可能保持货币政策中性。(记者 宋戈 实习记者 唐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