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欧美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已平均下跌30%左右,美股更是在两周内4次熔断。3月22日,在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的四位有关负责人,对疫情下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中国金融市场前景阐述了最新看法。他们的核心观点均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但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已处于稳定阶段,经济活动逐渐转好,以及有充足的政策保障护航,国内金融市场可在外围环境震荡中表现出较高韧性,保持自身的平稳运行和市场情绪的稳定。
这些乐观看法有着充足的数据支撑。从A股表现看,近两周来,在海外多数股市已下跌30%左右的背景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等主要股指仅较3月初的高点回落10%左右。汇市方面,近期美元流动性紧张引发美元指数上升超5%,但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被动贬值1.4%,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13.4%,3月下旬人民币贬值幅度明显小于同期的欧元和英镑等货币的贬值幅度,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甚至还不贬反升。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生之后,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正常。
面对近两周海外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A股和人民币汇率所表现出的韧性,是投资者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和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所投出的信任票。不过,市场对于未来是否会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依然存在,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动的当下,如果海外金融市场继续剧烈波动,中国金融市场是否还能撑住?
判断全球金融危机是否会卷土重来,首先要拎清此轮海外金融市场暴跌的导火索。显然,在疫情蔓延引发的恐慌情绪下,海外股市(尤其是美股)大量存在的被动投资型基金、量化交易策略等加剧了“股市下跌-基金爆仓赎回-流动性紧张”的负反馈循环。目前相关国家的防疫策略已经升级,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将有助于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加之海外各大央行“加码”货币宽松,增加流动性供给,近几日的股市波动已出现逐渐收敛的向好苗头。
我国金融市场保持整体稳健运行的基础依然牢固。经过前段时间较大力度防控,目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接下来可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恢复经济发展方面。当前,中国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上市公司复工率已超98%。此外,疫情期间已出台包括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等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随着经济工作恢复正常,政策着力点也会进一步调整,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消费券、专项债等也或在酝酿。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各国充分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和国际合作,对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因素高度警惕,经过十多年发展,原来的漏洞得以修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保持着稳健运行,并未发现可能带来系统冲击的因素。
此次全球范围股市下跌,明显是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有明显变化,实体经济虽然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疫情缓解,也会逐步恢复正常,V型反转并非空谈。正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所说,目前断言全球金融危机为时尚早。如果各国积极“抗疫”并及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危机就可以避免,股市也不会“跌跌不休”。
寻根治本,当务之急是全球要行动起来共同加强对疫情的防控。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在既定方针基础上,灵活调控;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加强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监测,深入分析研判本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内在规律。当前,海外正处在疫情爆发初期,情绪恐慌在所难免,但随着中国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疫情防控合作,全球疫情防控将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全球金融市场也将冲破当前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