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这一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弥漫悲观情绪,为应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央行充分发挥了货币政策“实施快、见效快”的特点,施策精准,及时投放流动性并引导利率下行,安排股票市场如期开市,设立债券市场 “绿色通道”,整体效果来看,金融血脉畅通,市场预期稳定,可以说,为“六稳六保”创造了积极的金融环境。
4月份以来,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同时,个别金融领域出现杠杆率回升和资金空转现象,金融风险苗头隐现。人民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也灵活调整了政策操作,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适时退出,其目的是为经济金融长期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夯实基础。
平心而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达到了政策预期效果,对于这一点,市场有目共睹。站在市场观察者的角度看,市场机构还是需要正确认识特殊政策的阶段性特征,秉承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不能靠短期投机一条路走到黑。人民银行也应该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稳定市场预期。
第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货币政策出手早见效快,稳定了市场信心,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在保主体、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供应链中断、经营性现金流萎缩,各类市场主体压力巨大、恐慌情绪有所蔓延。受此影响,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3.5%,2月PMI大幅回落至35.7%,均为有数据以来最低值。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8%,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跌幅,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若不采取措施及时恢复金融市场运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和经营主体现金流压力,后果不堪设想。对此,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应对积极。其中,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总量上向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采取结构性措施,增加专项优惠再贷款和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合计1.8万亿元,确保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融资。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普惠工具。以上措施取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前5个月新增贷款1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万多亿元。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1.1%与12.5%,都明显高于去年。即便如此,刺激政策仍在传统货币政策框架范围内,没有搞外国央行的大水漫灌,为未来操作预留了空间。
第二,经济数据回暖、金融风险苗头隐现,对预防刺激政策“后遗症”和防范金融风险提出新要求。随着复产复工有序进行,4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数据呈现回暖迹象,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持续收窄。5月份,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边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5.87%,统计局PMI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汽车消费同比增长3.5%,较前期明显好转;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1.13个百分点至8.09%,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随着形势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刺激政策的力度是否需要提前做好调整,避免相关后遗症影响今后经济稳定运行成为重要考虑。
观察金融领域,随着流动性保持合理宽裕,货币市场利率逐步进入历史低位,隔夜和七天回购在4月底均出现近十年最低值,而3月银行间市场杠杆水平回升至110%的近年来高位。除了金融机构通过杠杆操作盈利,也出现部分企业套利现象。今年以来结构化存款规模大幅上涨超2万亿元,M2增速与M1增速的剪刀差从2月的4%持续上升至4月的5.6%。资金空转和金融风险苗头已经出现,对人民银行及时果断采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适时退出”并不意味着“急踩刹车”收紧货币,目的是为了“退空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从近期的调整看,DR007回归至接近2.2%的政策利率水平,利率债中短端品种在接近年初的水平停止上行趋势,作为市场“压舱石”的长期品种在全过程未发生大波动。一级市场发行回暖,券商短融本月发行规模同比上升1.7倍,同业存单发行连续两周环比回升。银行间市场信用债收益率在经历前期波动后稳定在较年初低约20个基点的水平。伴随信用债供给回升,近一周发行成功率反弹至95%,中长端发行占比回升至四成,前期一度发行困难的永续债重新启动,占比回升6个百分点至10%。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局面并未发生逆转,结构上还有优化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近期的金融市场调整,针对的是刺激政策实施后难以完全避免的套利甚至资金空转行为,政策目的是为了及时遏制泡沫膨胀,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避免刺激政策的后遗症为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
第四,市场各方应当做好预期管理和信息沟通,正确看待特殊时期的货币政策,专业应对市场波动。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是在全面汇总相关信息基础上统筹考量的结果。针对突发事件推出的特殊政策有其阶段性,不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必然存在适时退出的一刻。投资者应当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专业判断,既要避免投机心理,又要对“退空转”政策的影响提前应对。市场利率自4月底开始回升后,前期盈利颇丰的机构纷纷获利了结,对于部分不舍得“下车”的,以及以抄底为目的“后上车”者,更应该秉持盈亏自负的良好心态。(余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