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网信行业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迅速,但在芯片与基础软件领域始终存在短板,这也经常被业内概括为“缺芯少魂”。随着近年来美国相继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举起制裁大棒,“卡脖子”的状况更让人们感受到“缺芯少魂”之痛。尽管现状令人担忧,但也并非缺少希望。在近日由中国专业IT开发者社区CSDN等主办的“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多名中国网信界资深人士接受了记者专访,在他们看来,中国通过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已经在逐渐将扼喉咙的这只手推开。
短板与卡脖子
所谓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数据库等,相比普通用户日常接触的各类App,这些基础软件提供了更为底层的支撑,但也面临着更大的“卡脖子”风险。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手机搭载的安卓系统或面临断供风险,这也迫使华为将作为备胎的“鸿蒙”系统推到台前。2020年6月,美国宣布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制裁,禁止两所高校使用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软件,该软件被广泛用于理工科研究中。
“从华为事件以来,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如硬件领域的芯片以及一些大型基础软件面临断供停用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比如操作系统与工业领域常用的CAD、CAE等软件,都还在使用西方提供的,这也要求我们迅速把短板补齐,不至于在这些方面受制于人。
在软硬件补短板、实现自主可控的过程中,去“IOE”是最常被业内人士提起的。所谓“IOE”是指IBM的高端服务器、Oracle(甲骨文)的数据库以及EMC的高端存储,“IOE”在银行、电信、电力等行业被普遍使用,构成了企业的IT系统的软硬件基础。航天科工集团信创工程副总设计师穆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IOE”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垄断地位,不仅是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都希望可以找到取代“IOE”、实现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以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上海博科资讯公司副总裁蒋正华也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软件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现状。企业管理类软件(ERP)往往涉及企业的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环节管理,存储有大量经营管理数据,目前全球最知名的此类软件是SAP,该系统由德国SAP公司开发,而该公司有美资参与。
“中国超过一半央企的核心系统采用SAP,它们的信息数据通常与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蒋正华举例称,如果中国的石油数据被泄露,那么中方在对外能源谈判中可能会面临“裸奔”的情况。因此,中国确实需要在部分领域用国产软件替换SAP以提升信息安全性。此外,蒋正华还提到,中国企业在SAP上花费巨大,一些头部央企已经在其中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成本是非常高的。
中国体系与创新
“我们有短板,别人就可以‘卡我们的脖子’,为免除后顾之忧,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弥补短板。我们希望做到,当发生进一步的‘脱钩’时,中国可以不受到较大影响”,倪光南表示,事实上,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也有不少国产、自主可控的软硬件达到“可用”程度,可以逐步替代西方体系。
穆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航天科工集团的特点,从很早开始就在信息化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并且将探索出的模式在电信、金融、能源、军工、党政等关键领域推广。如今,这套“中国体系”已为30多家企业替换掉美国的“IOE”体系。穆森举例称,国内一家运营商在今年实现了全球首例直接替换“IOE”,仅用时3天就在系统零改造的情况下,用具备独创核心技术的数据库替换掉甲骨文的数据库,2台IBM服务器也被国产的12颗低端CPU替代,这套系统已于今年6月底上线。
“必须承认的是,国产CPU面临着单机性能较弱、与传统IBM和英特尔硬件架构不同等问题,但通过软件补硬件、量身定制以及多进程、多机模式聚合国产CPU算力等方式,中国体系可以做到去‘IOE’”,穆森表示。
除了通过“中国体系”的创新,令软件得以补足硬件,中国企业也在一些基础软件领域取得突破。蒋正华所在的博科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出的Yigo-ERP软件,基于自主开发的代码,可以实现对SAP的替代,并且已经在一家央企进行测试。“目前国内还没有支撑大型企业的ERP产品,使用SAP等软件的企业可能随时被‘卡脖子’,但Yigo-ERP等软件一旦替代成功,就实现了从‘掐得住’到‘掐不住’的转变。”蒋正华表示。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翼辉信息董事长、SylixOS实时操作系统创始人韩辉分享了该行业的“中国成果”。据韩辉介绍,实时操作系统与人们常见的电脑操作系统或手机操作系统不同,其中小型实时操作系统多用于物联网设备,而大型的多用于航天、军工、高铁等领域,“所谓实时,意思是系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响应,我们平时用手机卡顿一两秒没关系,但在一些特殊领域,系统的反应速度需要以毫秒甚至微秒计算”,韩辉说,目前美国公司开发的VxWorks系统是最著名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
韩辉说,由于应用的行业特殊,大型实时操作系统需要特定的安全认证,国内尚无通过这一认证的软件。据韩辉介绍,其公司的SylixOS系统就是为填补这一空白而开发的,其内核自主率达100%,目前正在德国进行相关认证。“如果获得相关认证,国产操作系统就可以随着产品一起,卖到全球各地,在轨道交通等领域确定一套‘中国标准’。”
“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即国产的、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可以开始替代国外产品”,倪光南说,在单项软硬件上,中国的性能、指标与国外的差距已经很小,一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比如ERP软件,中国企业推出的软件更加符合需求,性价比也更高,国产操作系统也已经在政府系统开始更多使用。像“鸿蒙”在物联网等新领域,已经可以与西方国家同台竞技,逐步摆脱依赖外国操作系统的情况。
体系成长还需时间
本月15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为保持全球领导力而强调发展“关键与新兴技术”,明确了20项关键与新兴技术的清单,其中就包括高端计算、数据科学与存储、分布式分类技术。而在这些领域,中国已经并非“无牌可打”。
倪光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国内不少领域的软硬件在从不可用成长到可用,并正在向好用发展,“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相比单独的软硬件,构建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的难度更大。”倪光南说,西方有历史积累,中国的落后更多表现在体系上。韩辉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SylixOS在操作系统层面可以完全脱离美国,但从生态来讲还存在一些依赖,从一个操作系统建立到嵌入式生态的完善需要时间。
多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中国在网信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既需要创新,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穆森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在涉及大量敏感技术的航天领域,中国一直受到外国限制,这也迫使航天系统必须独立自主进行研发,“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先用能用的东西,然后再慢慢创新、改革,才发展到现在的程度”。“目前,中国网信领域也是在进行阶段性替换,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基本逻辑已经打通。”
在中国探索自主可控的关键软硬件之际,一些外媒开始关注中国是否会脱离现有的国际体系。“必须强调,‘技术脱钩’是美国强加于中国的,而非中国主动这么做的”,倪光南表示,“中国向来主张开放创新,这也是我们会坚持的。但中国认识到,很多关键技术我们从外人手中拿不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必须对未来的各种情况有充分准备。”
韩辉认为,中国追求的并非全部国产化,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避免关键点被“卡脖子”,比如芯片制造、操作系统,只要掌握了这些技术,就不会受制于人,反而可以利用这些关键点整合优化中国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和市场。(记者 赵觉珵 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