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 “基本盘”,也是最具活力的力量,它们的“成绩单”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近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投资集团等共同主办2020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现场发布的《安徽省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初以来,我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企业上市数量也实现了快速突破,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为105家,总市值1.35万亿元;截至今年10月,安徽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22家。
数量稳步增加 制造业企业占比超75%
皖仪科技、国盾量子、同庆楼、蓝盾光电……今年,皖企踩下资本“油门”,截至今年10月,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新增6家和8家上市公司,各板块新增上市共计19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22家。
多年来,一批上市皖企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比如传统产业的海螺水泥、铜陵有色,新兴产业的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劲松介绍,截至2019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105家,在全国排名第9,与湖北、湖南并列中部第一,比2018年上升一个位次。
数量上稳定增加,行业结构如何?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安徽上市公司中第二产业比重高达75%,第三产业仅占23%,其中制造业占绝对主力,充分体现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特征。
记者注意到,第二产业79家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有70家,细分行业分布在20个行业,且主要集中在传统原材料和装配加工行业。从区域板块来看,合肥都市圈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46家,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89家;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12家。从数量上看,民营上市公司占安徽上市公司总数的五成以上(54家),国企和央企共计42家。按市值比较,安徽民营上市公司市值5461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40%,比去年上升6.1个百分点。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营造创新产业发展氛围,通过设立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加强上市挂牌后备队伍建设,推动优质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今年1月至9月,全省新增上市企业18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主要为量子通信、机器人、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及创新成长类的企业;登陆“新三板”精选层企业2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1519家,其中科创板955家,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发挥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功能,加快种子投资、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等基金布局,支持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智能制造等产业创新。
业绩总体稳定 仍待进一步提质增效
10月底,上市皖企纷纷发布今年三季度年报。科大讯飞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2.8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82%;海螺水泥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239.84亿元,同比增长11.94%;古井贡酒发布业绩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0.69亿元,同比减少1.6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15.13%……
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10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35万亿元,占全国2.11%,居全国第10位,继续居中部第一。 2019年,安徽纳入排行的97家上市公司整体权益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和收入净利率,较2018年有小幅下滑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比2018年,排名上升的公司有43家,下降的有39家,保持不变的有12家,其余3家为新上市企业。前十名上市公司中,海螺水泥持续位居榜首,表现出强劲的盈利水平。近5年来,安徽上市公司的总投资和总融资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截至2019年底,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额分别为1.18万亿元、1.07万亿元。
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直接反映了企业所属区域的创新水平,是提升区域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在2020年三季度财报中,科大讯飞表示,随着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第二、三季度逐渐弥补了一季度业绩的不利影响。同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战略布局成果不断显现,预计全年经营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近5年来,从创新产出来看,安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承压明显,且每百人专利申请数整体下降,说明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产出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对比2018年,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公司有44家,下降的有39家,保持不变的有14家,其余3家为新上市企业;2019年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排名前十名和后十名整体变化很小,科大讯飞、美亚光电、阳光电源位居前三甲。
业内人士指出,我省资本市场已体现制造强省特征、多层次市场良性发展、民企撑起半边天、业绩发展总体稳定等,但营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发展能力和民企投融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与“强者”共舞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记者留意到,沪深上市公司总数已超4000家。其中,注册地在长三角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382家,而制造业上市公司则是长三角上市公司的中坚力量。
在长三角30家头部上市公司中,沪苏浙皖分别为10家、8家、10家和2家,安徽入围的是海螺水泥和古井贡酒。在区域结构方面,安徽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量规模虽然偏小,但平均规模优于苏浙,2019年底,安徽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123.45亿元,位列长三角第2位。安徽先进制造业利用资本市场不足,参与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底色也不足,但产业链供应链与沪苏浙地区互补性较强。安徽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较沪苏浙有较大差距,但成果转化效果比较明显。
为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和优质企业上市,应加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聚力打造创新高地,同时,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上市公司发展活力、全方位推进、全力打造优质金融生态环境、发挥各方协调效应,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各个行业的实体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依托资本力量,围绕行业头部公司构建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安徽打造资本市场新高地,要以制造业的升级发展为基本取向,支持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向“微笑曲线”左、右高端位置推升。同时,大力优化发展“供应链金融”,使头部企业、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大量中小企业增信融资、共同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表示,截至10月26日,安徽科创板申报16家,已上市6家,全国排名第7位。另有1家已注册待发行,2家已过会。他建议企业要积极研究案例、尽早准备、大胆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加速推动符合条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