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负重前行是一份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的业绩本身已经难有起色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回天乏术,那么不如借此机会一并处理掉不良资产。江苏吴中或许就是这么想的。
响水恒利达
2019年发生在响水化工园区的“321 事故”,导致江苏吴中子公司响水恒利达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也因此成为了江苏吴中的不良资产。
2020年半年报显示,响水恒利达上半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32 万元,主营业务利润(毛利)-95.60 万元。虽然账面上亏损不高,但响水恒利达的资产亏损和商誉才是真正的负担,不断压迫着江苏吴中。
近期江苏吴中发布全资子公司退出响水生态化工园区进展的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响水恒利达将其持有的厂区范围内的所有实物资产,包括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设备装置、附属设施及配套的地下隐蔽设备设施等,整体打包出售给兴化市海宝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交易对价为5800万元。
据了解,江苏吴中在2016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收购了响水恒利达100%的股权,当时江苏吴中的战略规划是,通过对响水恒利达的收购实现“医药+化工”的战略转型,当时交易价格确定为6亿元。
而爆炸事故不仅使响水恒利达生产陷入停滞,业绩承诺也无法完成,今年江苏吴中注销了业绩承诺补偿股份,而二期项目因为爆炸无法履行,江苏吴中对业绩承诺补偿义务予以豁免,进而解锁了业绩承诺方毕红芬的162万股股票,也算是给深受爆炸影响的响水恒利达原股东一笔安家费。
然而响水恒利达的烂摊子不得不由母公司江苏吴中全盘接手。经过打包资产出售和政府补贴后,江苏吴中预计相关资产产生的处置损失约2.96亿元,而2020年半年报显示,响水恒利达的商誉还有3.79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江苏吴中的医药业务利润也相应下降,2020年三季报显示,江苏吴中前三季度营收约14.81亿元,同比下降2.43%;净亏损约4596万元,同比下降183.11%。而受响水恒利达资产处置影响,江苏吴中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可能为亏损。
十五年研发付之东流
在处置响水恒利达这一不良资产的同时,江苏吴中还处置了一个研发项目的“不良资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
公告显示,江苏吴中全资子公司吴中医药与索元生物签署了《转让与许可协议》,吴中医药(转让方)将其研发项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转让给索元生物(受让方),受让方负责区域外研发、生产、销售及以其他方式开发利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和诊断产品;转让方获得受让方独家免费许可,在区域内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
这个“区域”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就是说,索元生物如果研发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获得成果进展,江苏吴中可以在中国享受独家免费许可。此次交易采用里程碑付款加销售提成方式,里程碑款项需在实现对应的里程碑事件后支付,里程碑款项共计3.13亿元人民币。
里程碑付款方式较为特色,主要在医药研发和购买新药专利方面会使用,要达到“里程碑事件”后,受让方才会向转让方支付款项。而此次转让中,提出的“里程碑事件”有八个,并且有相应的里程碑款项,需要在首次实现相应的里程碑事件时支付一次。
而提成费款项则是指提成期限内,受让方应在每个日历年结束后九十(90)天内向转让方支付提成费,金额相当于受让方及其关联方和分许可方销售的所有化合物产品全球净销售额总额的5%。
能否实现协议约定的里程碑事件,江苏吴中获得相应款项均有不确定性风险,而江苏吴中选择这种方式转让技术,也有着自己的苦衷,那就是十五年来研发陷入了死胡同。
吴中医药研发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时间跨度十分漫长,在2005获得I期临床试验批件,在2007年获得II期临床试验批件,于2011年获得Ⅲ期临床批件,此后便一直卡在这一阶段。直到2017年该项目完成了揭盲工作,取得了临床研究总结报告,并在2018年收到了受理通知书。但到了2019年,吴中医药却接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部门发出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依据现有数据技术审评不予通过的通知。
截至2020年10月31日,该研发项目共计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人民币7702.76万元左右,但历时十五年时间一无所获,不仅说明医药研发的坎坷,更证明江苏吴中在研发领域的薄弱。
在无力推进研发项目后,江苏吴中便找来了接盘侠索元生物,虽然转让费用高达3.13亿元,但一个个里程碑事件看下来,实现难度十分困难。
江苏吴中也提示风险称,新药研发是项长期工作,产品从研发、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该产品能否获批上市存在一定风险;且新药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受包括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该产品在区域外的销售业绩也存在不确定性。(作者 川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