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从1997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发展迅速。一路过关斩将,2003年,伊利、蒙牛奠定“草原双雄”霸主地位,自此,中国乳业双寡头格局基本形成。
新品牌入局越来越难,却不代表蒙牛就能高枕无忧。2011年,伊利早已全面赶上,全面稳步推进织网计划,在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上不断收效。蒙牛与伊利销售额相近,市值却相差了一半。
劲敌全面领先
2017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收334.94亿,同比增长11.32%;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增长4.75%。其各项数据均优于蒙牛。其中,伊利的净利润是蒙牛的三倍之多,净利润率更是以10.11%远高于蒙牛的2.50%。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伊利都以规模优势及强劲的增长速度力压蒙牛,领跑整个行业。蒙牛虽然在总营收和净利润方面与伊利的差距有缩小趋势,却依然扭转不了其净利只有对手三分之一的残酷现实。蒙牛方面回应称,差距来自于奶粉业务、冰激凌和液态奶业务,以及政府补贴等。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蒙牛高端产品销售占比低,尤其是奶粉板块;伊利原奶成本低,多来自于东北、内蒙等地的中小牧场,而蒙牛的奶源多来自于现代牧业、辉山等大牧场,利润空间被挤压;蒙牛供应链体系效率较低,物流归属第三方,成本高;而伊利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较低。
而在产品层面,两者均以液态奶作为主战场,营收占据 70%~80% 的份额。伊利有金典,蒙牛有特仑苏,不仅是各自的明星单品,更是拳头产品。近两年,二者在高端细分市场不断发力,以差异化为卖点,定位不同人群,扩大市场份额。
定位相近、价格相近,避免不了的一场恶战。伊利却明显更胜一筹,当蒙牛还依赖于特仑苏、纯甄等优质单品创收时,伊利早已在产品结构多元化中寻找了新的利润点,安慕希、畅轻、每益添等新品营销效果显著,明星单品持续稳定增长。
让明星单品尽最大可能发挥品牌溢价,本无可厚非,但过于依赖拳头产品,错失新市场的发力机会,却为蒙牛埋下了隐患。
入局豆奶市场
国内豆奶行业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尚未形成绝对的龙头领导的企业。目前,国内豆奶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维他奶、维维(豆奶粉)等。维他奶2015年收入仅17亿元,而传统老牌企业维维股份2016年豆奶业务收入也仅20亿元左右,市场占有率均不到10%。
“植物蛋白饮料这个领域,对中国市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豆奶市场有两个诉求,一方面要求品类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从产品的市场能力来看,要求市场营销能力更强。
在此形势下,不少企业纷纷入局豆奶行业。蒙牛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把目光聚焦到了植物蛋白饮料行业这个千亿市场的大“蛋糕”上。2016年6月,蒙牛将美国纯真Silk植物营养饮品引入中国,推出植朴磨坊纯香豆奶。不论出于消费升级的考虑,还是出于对利润增长的考虑,即饮豆奶市场新的入局者都打算走高端路线,却没有什么亮眼表现,蒙牛也不例外。
业内人士表示,“区域性龙头的市场能力比较强,要在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必须对这些区域性的龙头整合,而从短期来看,区域性龙头企业整合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由于各个地域对豆子的口感和气味要求不同,要打破这种地域壁垒也有一定难度。”
2016年6月至今,接近两年的时间,大张旗鼓入局的蒙牛却没能在豆奶市场有所进展,表现依旧平平。
跑马圈地之殇
在各乳企巨头纷纷并购扩展版图时,蒙牛也不甘落后,甚至更是高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蒙牛为此付出了亏损的代价。
2016年,蒙牛实现营业537.79亿元,同比增长9.69%;毛利176.35亿元,同比增长14.7%,营收、毛利虽稳步增长,但年内却由盈转亏,净利润亏损达7.51亿元。蒙牛方面表示,造成这一亏损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雅士利年内录得亏损及集团对商誉的减值,为此拨备22.54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原料奶粉库存过多后市价出售,以此达到库存优化;再者,联营公司年内大幅亏损,集团息税折旧摊销税前利润下降77.4%。
但即使不含雅士利及商誉减值,蒙牛2016年净利润也仅为16.87亿元,同比仍下降27.6%。本想通过并购弥补自身在奶粉方面的不足,却不小心将“拖油瓶”收入囊中,这倒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如此眼光,也让人大跌眼镜。
除了雅士利,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同样表现尴尬,连续三年业绩下滑,也让蒙牛持续失血。尽管蒙牛多次对外公告称,雅士利与现代牧业2017年下半年会有转机,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目前,中国乳企都想去拓展海外业务,如何有限扩展,就是摆在每一家乳企面前的问题。2017年年底,蒙牛集团与国际足联联合宣布,蒙牛正式成为2018年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蒙牛将投入20亿元,以期博200亿次曝光度。加之蒙牛最近加紧冲刺微商,蒙牛在营销方面可谓“不惜血本”。
但无论如何扩展渠道,如何进行营销,作为乳制品行业,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心的多样化产品,才是其长久发展的经营之道。以营销图发展,只怕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了。(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