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前不久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深圳进出口1.88万亿元,增长2%,增幅较前7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居全国前五大外贸城市首位;其中,出口1.04万亿元,规模继续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在国际经济不景气以及全球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深圳交出的这份亮眼外贸成绩单,显示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事实上,深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出台稳外贸措施,推动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深圳外贸出口一直领跑。据深圳海关统计,2015年至2019年,深圳外贸总额从2.75万亿元,增至2.98万亿元。其中,出口从1.64万亿元,增至1.67万亿元,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一辆辆满载跨境电商包裹的货车,进出于前海湾保税港区;数百辆平行进口汽车由滚装船装载运抵大铲湾码头,运往前海湾保税港区保税存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片繁荣景象。深圳海关统计分析处有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深圳贸易自主性显著提升。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15年的1.14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1.42万亿元,占全市贸易的比重由2015年的41.5%提升至2019年的47.5%。
深圳海关紧密联系海关职能,结合“双区”建设要求,立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挖政策潜力,创新监管模式,努力服务特区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推进自贸区以质取胜战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
事实上,深圳外贸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动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更趋活跃,出口产品质量更高。
高质量“深圳出品”走俏
深圳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附加值,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加工贸易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目前,高质量的深圳创新、深圳品牌、深圳出品,提升深圳产品全球美誉度,出口一路攀升。“十三五”期间,深圳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电视、医疗器械产品等,频频赢得国际大订单,走俏国际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致力于提速增效,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同时,全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稳定传统市场份额基础上,助力深圳外贸企业大力开拓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新兴市场。
目前,深圳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明显。2015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510亿元,占全市外贸的16.4%;2019年,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增至6593.8亿元,占全市外贸的比重提升至22.1%。
外贸竞争新优势凸显
深圳全力保障重点产业平稳发展,稳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积极支持市场主体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外贸促稳提质。
靠着敏锐地捕捉国际市场的能力,深圳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成为深圳外贸增长主动力。2015年,民营企业是深圳市第二大进出口主体,进出口规模为1.18万亿元,占全市外贸比重为43%;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71万亿元,占全市外贸比重提升至57.5%。自2016年以来,深圳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已成为深圳最大贸易主体。
同时,跨境电商、综合保税区等蓬勃发展,成为外贸新增长点。自2013年深圳前海湾保税区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特殊区域出口试点以来,深圳跨境电商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十三五”期间不断刷新发展纪录。深圳海关结合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落地,实施“新业态培育行动”,优化关区跨境电商区域布局,支持全业态运作,促进关区跨境电商业务提质增量,充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业态发展。
随着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升级为前海综合保税区,深圳已形成盐田、坪山、前海三大综合保税区鼎立之势。深圳海关创新监管模式,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区内企业开拓市场。
目前,深圳海关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持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圳海关正积极探索打造先进,并且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加快落地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助力深圳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