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9月工业再次实现超预期的增长。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这一增速较8月份加快了1.3个百分点,并创下了2019年3月以后的新高。
分析认为,二季度开始,工业增速已经恢复至疫前平均水平,其主要动力是复工复产。之所以9月再度升至高位,一方面是因为前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政策仍在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则是内外部需求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近期,外贸表现明显要好于预期,国内需求也出现了回暖迹象。
工业增速刷新年内新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工业是今年经济最大的亮点:一方面,疫情以来,工业实现了率先反弹,自二季度以来一直是带动整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9月工业再次实现超预期的增长,其表现大幅好于投资、消费等指标。
“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消费、服务业相比,工业生产环境相对封闭,便于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与企业合作,快速疏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全球供应链,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复工。此外,疫情防控得力也使得制约生产的因素不断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6.9%的工业增速已经明显超过了近两年工业的增速:2019年规上工业增速为5.6%,2018年的这一数据为6.2%。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已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二季度开始,工业增速已经恢复至疫前平均水平,其主要动力是复工复产;之所以9月再度升至高位,是因为前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仍在持续发力。
比如,在减税降费上,1-8月中国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47元。企业利润也在持续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一季度大量工厂停工,企业复工之后开始纷纷加紧生产,存在明显的“补库存”与“赶订单”情况;另一方面,近期,整体外贸表现要好于预期,国内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来,由于国内疫情控制明显好于国外,供应链完整,部分印度、甚至东南亚的生产正在转向国内。
浙江金华的家纺工厂横岗家纺近期接到了国际品牌ZARA的订单——几十万条桌布,这占到今年以来该公司总产量的60%,接单后其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暴涨了5倍。“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产的,没想到ZARA会来。”横岗家纺总经理舒介武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为保障完成从印度转来的订单,已新开了生产线,扩充了数倍的员工,每天加班加点连夜生产。”
汽车、机器人等增幅最大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8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6%,加快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回落1.3百分点。
在张航燕看来,疫情或将加大工业生产的行业分化。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恢复相对偏慢,采矿业、水电气等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低。但受基建影响的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产品,受市场结构性改善影响的汽车、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行业的生产正在高速增长。
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0%,与此对应的是,9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26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806万吨,同比增长12.3%;水泥23341万吨,增长6.4%;此外,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3.4%、20.2%。
张航燕认为,钢铁、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大增正是中国基建正在快速发力的体现。
汽车行业是今年工业最大的亮点之一。9月汽车制造业增长16.4%,汽车246.1万辆,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13.6万辆,增长51.1%。
张亚丽指出,今年以来汽车产销开始触底反弹,是政策提振和市场改善的共同结果。
一方面,中国开始推动“汽车下乡”等刺激车市的政策,推迟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时间,近期各地也纷纷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的限购措施。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不少家庭基于保持社交距离的考虑,开始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这带来了需求的边际改善。
另一个结构性趋势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前三季度两者分别增长了5.9%、4.7%,增速都比上半年明显加快,这说明工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
张航燕指出,疫情加速了各行业的线上迁移,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快速发展,这带来了手机、笔记本、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行业的加速发展。而汽车、家电、电子信息产业又是机器人、高端机床等上游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产业链较长,其快速发展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共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