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音乐课程体系当中,唱游律动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认知发展不成熟,开展唱游律动课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趣味性和创新性强的教学手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为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
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的世界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进而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格。这个过程当中,唱游律动课具有的特殊的韵律特征和较强的音乐感染力不仅受到了音乐教师的青睐,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音乐的律动下,学生可以将心灵与身体有机结合,能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概述
奥尔夫音乐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音乐作品,而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教育体系,它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体系下的音乐教学不仅包含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和音高等元素,还与律动、游戏、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之间有所关联。奥尔夫音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促进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强调让音乐回归传统歌、舞、乐等相互结合的状态。奥尔夫音乐体系下,学生可以通过即兴演奏等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其他艺术形式。
二、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的价值
唱游律动课是一种个性化比较强的音乐教育形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之外,也能开发他们的潜能。根据研究,人的大脑当中蕴藏着非常大的运动潜能,如果开发得当,这些潜能将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而如果利用得当,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当前,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左脑与右脑的分别开发。无论是在音乐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当中,对学生左脑的开发力度要高于对右脑的开发力度,这是因为左脑主要负责知识的记忆学习。而唱游律动课就是开发学生右脑的重要形式,这可以使学生基于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形式来实现艺术与韵律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对大脑皮层的发展产生刺激,促进左右脑的同步发展。
(二)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价值
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当中,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是一个新的亮点。在对该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考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的特征,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为音乐教学的创新提供了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对于认知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来说,这种节奏感强的训练和学习方式、韵律感强的行为方式是比较新奇的体验,在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运动能力都可以得到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三、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策略
(一)游戏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奥尔夫音乐理论,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开展唱游律动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来。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低、身体协调性弱以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性,教师可以创编一些趣味性比较强、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使他们在游戏当中进行即兴演绎和模仿,快速地进入到音乐学习状态当中来,并对相关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小鸭子游泳》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组织“小鸭子游泳”的游戏。同时,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与之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使他们了解小鸭子游泳时的状态、身体前进的姿态以及脚掌的姿势等。在这个基础上,播放音乐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对儿歌形成基本的认识,进而为后续的游唱和律动训练奠定基础。
(二)运用音乐节奏,让音乐教学回归原本
奥尔夫音乐理论强调使音乐回归原本的特性,回归到歌、乐与舞蹈动作相互融合的状态,这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相符的。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音乐的节奏来开展“原本性”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天性与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唱游律动课当中,教师可以引入奥尔夫音乐理论中的“节奏基石”理论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节奏基石”指的是使用节奏感和音乐性强的文字和词语来开展音乐诵读,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叠字和叠词。教师要为学生播放舒缓的音乐,要求他们诵读这些叠字和叠词,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音乐的节奏,培养节奏感。例如,《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就是一首由叠字构成的简短诗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钢琴曲《卡农》,引导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这首诗词。
(三)加强声势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根据奥尔夫音乐理论,音乐与身体动作时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难以从抽象的层面来感知音乐,也无法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学习音乐,而通过肢体动作来对音乐进行感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唱游律动课上,教师要重视基本声势动作的训练。声势指的是以人体作为乐器来进行发声和演奏,比较常用的形式包括跺脚、拍腿、拍手、打响指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基本的声势动作,并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熟悉了这四种动作之后,教师要播放简单的音乐,引导学生以单一的声势动作打出音乐节拍,最后让他们综合使用这四种声势动作来完成复杂音乐的节拍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过跺脚这种单一的声势动作来完成“四拍子游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增加声势动作的种类,要求他们通过多种声势动作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游戏。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声势动作与音乐节奏、音乐旋律、音高等艺术元素融合的方法,最终提高音乐感知力。
(四)引入纯节奏性的乐器,引导学生即兴演奏音乐
唱游律动课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运用乐器来完成即兴演奏,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体系,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奥尔夫音乐理论指出,学生学习音乐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需要使用简单的乐器来进行即兴演奏,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个性化创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唱游律动课上引入串铃、手鼓、三角铁等简单的纯节奏性音乐,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唱游律动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随意进行演奏,然后逐步按照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奏,最终让他们使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让两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一个学生负责乐器的演奏,另一个学生配合节奏进行唱游或者律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四、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要点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当前,部分音乐教师对奥尔夫音乐理论不够了解,唱游律动课的开展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找到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音乐教学方式。在唱游律动课程当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展现出了音乐的治愈效果。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找到将其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观察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与奥尔夫音乐、唱游律动课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二)遵循奥尔夫音乐课程训练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课程训练具有主题化与单元化的特征,教师在运用该教育体系的时候要遵循这两个特点。考虑到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难以马上进入状态,教师要从唱游与律动中找到突破口,通过动静结合、彼此交替的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性强的活动,将主题作为中心来开展音乐练习活动,也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让学生根据运用奥尔夫音乐理论来学习各个单元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并以此作为线索,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支持下,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可以变成一个学生感受音乐、体验情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平台。学生在生动与欢乐的气氛当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艺术素养在唱游律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的方式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音乐节奏让音乐教学回归原本,加强声势动作训练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引入纯节奏性的乐器让学生即兴演奏音乐作品。
作者:陈欣 荆秀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