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递!打开神秘花园之门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16 10:59:58

科普时报记者 侯静

左图为“高原美人”绿绒蒿上图为国家植物园夏日里绿林苍翠的水杉。(视觉中国供图)


(相关资料图)

80年前,中国植物学家在湖北神农社发现了一种植物。此后,中国植物学家们抽丝剥茧,终于获得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早已灭绝的化石植物水杉还生活在中国。

如今,国家植物园茂盛的水杉林已是北京著名景点之一,从极度濒危到广布全国。近日,在“首都科学讲堂”活动上,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副馆长、高级工程师陈红岩从月季花的共同祖先、“食人花”的生存智慧,到灭绝植物水杉再发现的历程娓娓道来,为听众打开了一扇神秘花园之门,让大家领略了许多关于植物妙趣横生的故事。

月季花的前世今生

月季在城市是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公园社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为了便于园林栽种和人们观赏,月季被培育成了不同的形态。比如在篱笆上的爬满藤的藤本月季,植株很矮的微型月季,最常见的是在公园绿地里一丛一丛直立的地栽月季。

之所以有这么多形态各异、花色不同的月季,要归功于中国特有物种月季花。

在中国四川等地发现可以四季开花的月季,国外植物“猎人”将它们带到欧洲等地,并与当地的一些月季近亲进行了杂交育种,培育出现在全世界大约近3万种的月季品种。

像月季花这样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植物还有很多。绿绒蒿号称“高原美人”。国外的植物“猎人”在中国西南的高海拔地区看到了绿绒蒿。他们惊叹世间能有如此美丽、像精灵一样的植物。后来绿绒蒿被带到欧洲,如今英国的花园中都以种植中国绿绒蒿而感到骄傲。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看到绿绒蒿这种植物,国家植物园北园的科技人员用各种方法尝试播种繁殖,在室内的精心培养之后,又拿到了园区进行展示,让中国百姓终于看到这种珍稀漂亮的植物。

巨魔芋开花为啥那么臭

国家植物园北园的巨魔芋又开花了,持续一个多星期占据热搜榜,可见人们对巨魔芋这种植物的喜爱。

巨魔芋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可能是它“食人花”的称号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巨魔芋开花时,会散发出像腐尸一样的气味,这种腐尸样的气味是为了吸引传粉者。因为花期特别短,巨魔芋散发出腐肉气味,吸引大量的苍蝇、甲虫等喜欢吃腐肉的昆虫来帮它进行传粉。

除了气味儿,巨魔芋开花时,它的整个大包片都呈现像肉一样的猩红色,这种颜色也是为了吸引传粉者的。

有了气味,有了颜色,巨魔芋还有一种超能力。那就是它开花时包片会包裹住花絮群,从而使这里能达到3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对夜晚热带雨林中的传粉者来说,是非常温暖舒适的。

从气味、颜色到温度环境,巨魔芋都给传粉者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传粉者也自然而然地帮助巨魔芋,完成传粉的光荣使命。

巨魔芋是生长在热带雨林里的典型植物,哪里看到巨魔芋,就证明这个区域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区,它也成了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之一。

水杉的发现一波三折

水杉的发现被称为植物学界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个发现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1943年,中国植物学者王湛出野外的时候采集到一个植物标本,看起来和现有植物水松非常相似,所以采集回来后就放到了标本里。后来经过别的植物学家对比,才意识到这个标本可能不是水松。

这时很多植物学家也开始对这种植物感兴趣。植物学家郑万钧看到这个标本之后,觉得这种植物不是水松,看起来更像是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发布的一种已经灭绝的植物。

多次对比后,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胡先骕先生和郑万钧同时把水杉标本寄到国外科研机构,最终确定了这种植物就是已经灭绝的水杉。

目前,在国家植物园种植了很多水杉,南园和北园都能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特别是在北园的樱桃沟里,因为水杉的存在,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也成了网红打卡胜地。

水杉和水松为什么被植物学家们误以为是同一种植物?其实这和它们形态相似有很大关系。因为水杉和水松这两种植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条形的叶子,这两种树木看起来形态上是非常相似的。但认真观察后,你就会发现水杉都是条形的叶子,而水松既有条形叶子,也有菱形叶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针形叶子,水松的叶型是多变的,这也是这两种树木的重要区别。

水杉的发现经历一波三折,它为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在国际上受到相关领域科学家的重视。现在国家植物园的标志就是由水杉与其他中国特有植物组合而成的。

灭绝植物再次被发现,是植物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自然回馈给人们最好的礼物。

标签: 科技日报 科学技术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世界速递!打开神秘花园之门

科普时报记者侯静左图为“高原美人”绿绒蒿上图为国家植物园夏日里绿林苍翠的水杉。(视觉中国供图...更多

2023-01-16 10:59:58

即时:科学家找到可能触发 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衰退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记者1月1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施一公团队历经8年探索,在阿尔兹海默症...更多

2023-01-16 11:03:36

今日要闻!新型激光器或成下一代以太网技术基础

十公里内数据传输速度达每秒200G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张梦然)日本郎美通公司研究人员开发了...更多

2023-01-16 11:12:53

全球速读:柔性机器人抓手可装盘码菜

满足食品、物流和消费品行业的动态需求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仿生机...更多

2023-01-16 11:03:59

当前短讯!失去40%普通物质 银河系似乎在“减肥”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银河系似乎正在“减肥”!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穿...更多

2023-01-16 11:06:38

资讯:【科普时报】冬季坠冰后,有哪些自救方法?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意思是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河面结冰可以行走,但实际上,看似...更多

2023-01-15 19:54:33

【速看料】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评审

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评审标准14日在京颁布。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水上...更多

2023-01-15 09:09:09

环球热讯:横扫我国大江南北的寒潮是从哪里来的?

科技日报记者刘志伟入冬以来,我国的冷空气频繁,今年的首场寒潮开始横扫大江南北,你知道我国的冷...更多

2023-01-15 08:57:16

环球资讯:5万年一遇 这颗彗星春节期间将造访地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峥闫雯雯正飞越深圳市天文台的C 2021A1伦纳德彗星。深圳市天文台供图天...更多

2023-01-15 09:02:10

焦点热门:兔年春节,购物车里哪些年货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兔”元素商品销售火爆、预制菜备受欢迎、“土特产”飞越山海上演“年货春运”…...更多

2023-01-15 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