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资料图】
“满天星星一颗颗明,马茹茹开花老来红,荞麦开花杆杆红。”表演者醉人的歌声在宽敞的博物馆中响起,仿佛数千年前的游子呼唤着挚爱的亲朋,引得无数游人纷纷驻足聆听。人们举起手机,调整好镜头,试图让这美好的瞬间永远留存。
近日,我在游览陕北民歌博物馆时见到的上述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是全国首家以陕北民歌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博物馆。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其优秀的展览规划、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将传统文化融入未来发展的高远情怀,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个造访者。
图为馆内的民歌表演李诏宇摄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主要由6个板块组成,分别是“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满天星星一颗颗明”“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和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6个板块的展览,分布于该博物馆的4个楼层。
一般而言,对于这种分布于多层的展览,如果缺乏合理的展览规划,就容易给游客带来走回头路的麻烦。陕北民歌博物馆通过巧妙地规划上下楼通道、展厅之间的走廊等硬件设施,结合镌刻在墙上的民歌词谱、文化符号等,不仅保障了游客全程游览的流畅顺通,还让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展厅间移动充满了别样的游览乐趣。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位置最北,这座陕北民歌博物馆就位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之上。与在这座广袤无垠的高原上孕育而生的陕北民歌一样,陕北民歌博物馆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虽然与大多数博物馆一样,陕北民歌博物馆同样配备了讲解员,但不同的是,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讲解员不仅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向游客宣扬民歌文化,更能亲自表演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歌艺术,是能讲善唱的多面手。这些讲解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在祖祖辈辈耳濡目染的歌声中长大,本身即是陕北民歌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潜在传承人。能聆其所讲,听其所唱,游人对于陕北民歌的喜爱与欣赏自然更添一分。
此外,陕北民歌博物馆内部的各色装潢与科技设施更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无论是那象征着九曲黄河与黄土高原文化的红色馆标,还是那陕北风格浓郁的音响、麦克风和电子显示屏,抑或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路延伸至下层的仿黄土高原状连接通道,都饱含着浓浓的地域特色,与这座博物馆所传播的民歌文化相得益彰。
从千百年间踏着九曲惊涛响彻秦川沟壑的传统陕北民歌,到随着燎原星火逐渐燃遍中华大地的革命历史陕北民歌,直到乘着国强民富时代浪潮传遍祖国四方的新时期陕北民歌,一路走来,陕北民歌的历史从未止歇。
在“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展区的一面墙上,众多螺钉上挂满了各类陕北民歌歌手创作的CD唱片和这些歌手的头像。这些唱片中的歌曲有老有新、有原生态也有改编的。这些歌手中,有白鬓老者,也有黑发少年;有的人神色轩昂,有的人笑容满面。
展区的螺钉没有全部挂满,这仿佛预示着陕北民歌文化在未来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失传。在过去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陕北民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容,哪怕仅凭借着口耳相传这种低效的传承方式,依然传承至今。在这个各种技术焕发出蓬勃生机、向人类自身的智慧提出了巨大挑战的年代,陕北民歌凭借其昂扬的生活态度和豁达的乐观精神激励着无数人迈险克难。
或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正在于此。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在纷纭变幻的世界里,始终铭记自己从哪里来,并为我们提供跨越时间考验、奔向希望未来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