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对健康有益 今日要闻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1 09:57:13

这个生活常识有了科学依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知】

洪恒飞柯溢能吴雅兰本报记者江耘

“多吃点鱼,能变聪明!”家长劝菜时的这个常见说法,有了新的科学解释。

3月3日,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教授张岩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孙金鹏、冯世庆和于晓团队的合作成果论文。联合研究团队从原子层面解析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揭示其促进人体代谢等功效的作用机理,发现人体中处理Omega-3脂肪酸信号的“受体编译器”,能够编译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信息,产生特定的下游信号。

脂肪酸效果触发如同开“盲盒”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根据所含双键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无法合成的Omega-3脂肪酸就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已有研究表明,人体服用适量Omega-3脂肪酸,具有健脑强脑、调节血压、减少炎症甚至降脂等功效。但Omega-3脂肪酸进入人体后,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找到一个帮手——Omega-3鱼油受体。

张岩说,通俗地讲,这就好比角色进入游戏界面,需要先找到NPC(非玩家角色)激活剧情,然后在NPC帮助下,控制多种道具、资源,最终完成任务。

Omega-3鱼油受体属于人体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具有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脂肪生成等多种作用,可以识别Omega-3脂肪酸在内的多种饱和与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Omega-3鱼油受体被激活后,可以与多种下游效应物偶联,包括多种G蛋白和β阻遏蛋白等,再引发相应的细胞响应和生理作用。”张岩介绍,不同的脂肪酸激活Omega-3鱼油受体的效果并不同,如同开一个“盲盒”,只有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体有益的。

由于GPCR信号转导复合物结构非常不稳定,而且长链脂肪酸分子非常相似,长久以来很难被辨别、捕捉,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厘清不同脂肪酸触发不同激活效应的原理。

张岩团队长期专注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和精准调控手段设计,此前曾在国际首次获得了GPCR信号转导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三维结构,可从原子层面解析生命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编译信息的过程,而这正是本次研究的技术支撑之一。

此次,联合团队以Omega-3鱼油受体识别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与Omega-3鱼油受体偏向性信号的联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信号传导过程中有项特殊指令

Omega-3鱼油受体如何识别不同的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合成化合物?哺乳动物是否有一个既定的系统识别这些双键修饰?脂肪酸中,单键和双键的区别细微,如何精细调控受体蛋白,并将其转化为特定的生物信号传导?

通过良渚实验室的冷冻电镜设施,研究人员成功从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4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和人工合成激动剂TUG891,分别刺激Omega-3鱼油受体,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发现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都能激活Omega-3鱼油受体。

张岩解释,导致不同结果的奥秘在于,不同脂肪酸的单键和多键就像不同钥匙的齿纹,激活Omega-3鱼油受体后,在锁芯中的打开方式不同。“虽然打开的是同一把锁,但走进的却是不同的世界。”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排布组合,与Omega-3鱼油受体中芳基氨基酸的特定组合会产生相互作用,或者与其他氨基酸产生特定疏水作用,这对确定下游信号传导谱图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博士毛春友说:“Omega-3鱼油受体响应不同实验对象的信号刺激时,可以介导多种下游效应G蛋白的信号通路,而不同G蛋白在介导受体下游的不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

经过上下游层层传导,由于每个信号的编译处理不同,每个环节接收到不同的信号便会发出不同的指令。研究团队通过功能性实验,证明了Omega-3脂肪酸之所以对人体有益,是因为它激活Omega-3鱼油受体后,增加了一条偶联Gs蛋白的指令,让原本可能朝其他方向走去的信号通往有益于代谢的道路。通过结构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突变筛选,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配体结合口袋与不同效应G蛋白募集的传递路径。

张岩表示,这项研究详细介绍了Omega-3鱼油受体识别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模式,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Omega-3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未来有助于开发出性能更优的鱼油分子产品,满足现代保健的需求。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吃鱼对健康有益 今日要闻

这个生活常识有了科学依据【新知】洪恒飞柯溢能吴雅兰本报记者江耘“多吃点鱼,能变聪明!”家长劝...更多

2023-03-21 09:57:13

看天文望远镜那些匠心独具的设计-当前快看

遮星板犹如花瓣、主镜好似蜂巢……1234本报记者魏依晨3月16日,据媒体报道,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更多

2023-03-21 10:17:44

科学家让玻璃“返老还童”|世界新资讯

摸清老化机理,找到年轻化新机制视觉中国供图实习记者李诏宇都芃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小巧精致...更多

2023-03-21 09:59:17

“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 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

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来啦!本次大赛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更多

2023-03-20 17:06:11

焦点信息:中国科技馆启动2023年“奋进科普新征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全国科技馆联动共享,推进现代科技...更多

2023-03-20 16:16:55

天天新动态:【科普一下】为什么说“清明蔗,毒过

近日,江苏疾控发布了3月防病提示,提醒公众预防霉变甘蔗中毒。对此,有句俗话说“清明蔗,毒过蛇”...更多

2023-03-20 15:09:48

环球快消息!甲流抗原搜索热度上升,高福院士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3月17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进行搜索时发现,“甲流抗原”搜索热度高达数百万,...更多

2023-03-20 11:14:11

会读图、善编码、成绩佳……震惊四座的GPT-4哪里强

当地时间3月14日,OpenAI正式宣布推出大型多模态模型GPT-4。图片来源:美国《时代周刊》科技日报记...更多

2023-03-20 11:06:53

“让物质与你交谈”,量子比特为磁学带来新变化

准晶体节点处量子位的上下取向产生多种磁性配置。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磁场来创建不同的纹理。D-Wave...更多

2023-03-20 11:11:28

每天仅注射两次且可自我调节,智能纳米技术按需输

图片来源:TowfiquBarbhuiya科技日报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上的一项临床前研究...更多

2023-03-20 1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