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多学科考古描绘我国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当前聚焦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9 09:14:38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2022年5月18日,在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33年后的同一天,在相距33米远的考古发掘地层壁面上,“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2022年12月3日,这枚头骨在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被顺利提取出土,进入修复和研究环节——它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大家重温了这个故事。多种科技手段的使用,让研究人员得以对百万年前的头骨进行精准描摹。


(资料图片)

3月2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宣布,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学堂梁子遗址因曾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闻名。2021年起,为解决 “郧县人”相关学术问题,并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活化历史场景创造条件,多个单位组成的多学科交叉考古团队,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科技手段贯穿始终。

为保障考古发掘的质量和文物安全,各方共同努力,在遗址创新性地搭建了1000多平方米温湿可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和考古工作站。为了使考古发掘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和可持续,考古团队引进了考古发掘数字管理平台、ArcGIS系统和最新的发掘记录系统。

“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后,团队还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工作方案,采用最新的田野考古规程和前沿科技手段,多学科联合攻关,对埋藏头骨化石的部位及时进行了扩方发掘。围绕人类化石和其他遗存,考古团队系统采集了1400多份样品,用于年代、环境、埋藏、残留物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拍摄了20多万张高清照片,进行了20多次高分辨率实景三维建模,留取了海量影像与数据资料。

考古人员透露,新的取样和多方法测年,将会为头骨给出更精确的年代数据。

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临淄东部,这是一处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遗址。

在发掘过程中,发掘团队围绕区域地貌演变与气候变化、遗址周边景观重建、堆积形成过程、遗物埋藏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多学科考古研究,从年代、沉积、植被、气候等多个角度探讨以赵家徐姚遗址为中心的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人地互动机制。这一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也深刻揭示了东西方农业起源路径的差异。

再将目光投向我国西北。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该遗址考古工作从一开始就将多学科合作研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碳十四测年、动植物考古、同位素分析、陶器残留物分析、陶器科技分析……在多种手段加持下,分析表明南佐陶器火候在1000℃以上,与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存在远距离联系。

南佐的发现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黄土高原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阶段。它对客观认识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强表示,2022年,中华文明探源第五阶段研究、“考古中国”18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实施,1432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高效开展……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和新成果。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更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杰出代表。它们以更加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多学科考古描绘我国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2022年5月18日,在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33年后的同一天,在相距33米远的考古...更多

2023-03-29 09:14:38

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为机器人穿上一层智能电子皮肤,也许它们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在更多的场景里帮...更多

2023-03-29 08:57:14

全固态电池空间电荷层微观机理揭示

科技日报记者吴长锋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马骋教授团队通过球差校正电镜的原子尺度...更多

2023-03-29 09:09:57

焦点!第一届中国绿色生物制造峰会:抢抓发展新赛

科技日报记者何星辉龙跃梅?叶青洞察市场趋势,共议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思路。3月28...更多

2023-03-29 07:58:11

罕见五星伴月 全球皆可观测-环球最资讯

新华社袁原美国天文学家提醒,水星、木星、金星、天王星、火星和月球已经罕见地在天空中排成一条弧...更多

2023-03-29 08:06:02

我首次实现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

科技日报记者吴长锋记者3月2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更多

2023-03-29 08:00:49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发布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更多

2023-03-29 07:59:42

今日热议:关爱“中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公益活

3月27日,在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关爱“中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公益活动在...更多

2023-03-28 19:09:18

世界热资讯!斑马鱼天生就能辨别数量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根据《通讯·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斑马鱼幼鱼在孵化后96小时里可以识...更多

2023-03-28 16:57:25

今日热讯:【科普一下】被红火蚁叮咬了怎么办?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随着天气回暖,红火蚁已进入活动高峰期。近日,湖北...更多

2023-03-28 17: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