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也让我想起了在屯溪度过的抗战胜利后第一个春节。1946年的春节格外热闹,人们心情无比振奋,也尽其所能筹划各种喜庆活动,让我至今难忘。
(资料图)
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是新安江畔的一座小城。抗战胜利后,每天都有许多人家拎着行李奔赴故地,他们都是逃难到屯溪的外乡人。只有我们一家依然守在渐渐冷落的屯溪。
当时我家住在老桥附近,踏着青石板的小道,跨过古老的石桥,便是店铺林立的一条老街。后门不远,即是清澈的新安江,江的对岸可见一座高耸的宝塔。这座房子是祖父他们曾经住过的,他们离开屯溪后,我们一家便从隆阜迁来。
平平淡淡的生活,像新安江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也带走了我灰色的童年。
印象较深的是在屯溪过农历新年的情景,尤其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的那个春节,新安江畔家家店铺张灯结彩、明灯高悬,映着青石板的老街如同白昼,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舞蚌壳精、耍龙灯……人山人海,狭窄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
我家对门有一家年糕店,店里的伙计把打年糕的石臼搬到街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煮熟的糯米倒进石臼槽里,然后用木棰反复捣,不一会儿又粘又柔软的糯米团就可以用来做年糕了。这时,抻出一块放进木制的模具中,再敲打压实,便是形状各异的年糕。年糕店在露天表演打年糕,固然也是招揽顾客的方式,但那年春节围观的我们,也能分到一团热气腾腾又香又甜的年糕——当地叫糍粑。
除夕之夜,新安江两岸人海如潮,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观看焰火。它不像后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到的节日礼花,虽然比不上北京的节日礼花那样壮观,却有自己的特色。它是事先扎好的各种新奇的图案,在轰鸣的爆竹声中绽放五颜六色的画面,有姹紫嫣红的花卉,有雄伟壮丽的山河,还有欢呼抗日战争胜利的图案文字,有活灵活现的龙腾虎跃,还有抗战将领的头像……经历了多年苦难和屈辱的中国老百姓,似乎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焰火中,寄寓了全部的欢乐和憧憬。人们渴望和平,渴望光明与幸福,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自这以后,多少年来,我没有见到比小小的山城这一次更加美丽的焰火。
那年除夕之夜,小小的山城欣喜若狂,到处张灯结彩,人人喜上眉梢。欢快的鞭炮响了一个通宵。最精彩的、最叫人难忘的,也是我这一生仅仅见到这一次的盛大庆典,是全城举行了世所罕见的抬菩萨游街。
我不太清楚这是不是徽州古老的风俗。这天夜里,人们事先将所有庙里面的各路尊神披红挂彩,庄重地打扮一番,然后架起木杠,由年轻力壮也经过一番化妆的小伙子像抬八抬大轿一般将菩萨抬起。有的菩萨又高又重,就用马驮着,两边有人护驾。
菩萨游街的盛典十分隆重,前面有打旗执幡的开路,后面是吹吹打打的乐队,左右还有护卫菩萨的。他们一路放鞭炮,一路奏乐,浩浩荡荡地穿过城中的大街,引得无数人驻足观看。许多店铺也事先备好香烛鞭炮迎候各路尊神,少不了还要给些香火钱……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比屯溪更热闹更富有民间特色的除夕,那真是人神同乐、充满喜庆的除夕之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