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跌的有点惨,两大重灾区。
第一是热门赛道股,新能车、半导体、军工、周期,都稀里哗啦。
第二是中概股,特别是有腾讯投资的公司跌幅比较大,拼多多、富途、贝壳、B站,都是10%左右的下跌,腾讯自己也跌了4.31%。
咱分别说吧,先说热门赛道。
根本原因还是估值处于较高位置。任何扰动都可能触发下跌,大家对业绩的预期变了、新增资金少了、有资金过了年报时点想调仓了……卖出的人各有各的理由,下面有空间,那就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
可惜我们预测不了转向的时点。酱油茅90倍市盈率的时候,我就写过这么高估值,不理解,但是完全不影响人家后来涨到110多倍的PE。同样,曾经市场给过它110倍PE,也不影响现在回落到70倍。
那假设退回到90倍PE的时候,该买吗?如果回到那个时点,我依然无法预判它是会先涨到110倍PE,还是先回落到70倍PE。市场路径是没法预测的,能选择的只有是否接受当前的估值水平。
越看好它的成长性,对自己判断越有信心,就可以接受越高的估值,对我来说,90倍PE的酱油茅就是我看不懂的水平,那我就只能放弃。
现在的热门赛道股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始终无法回答它们还会不会涨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对一家公司前景足够有信心,那高点的估值也能接受,而且理应不会畏惧波动——既然知道前景会好,那波动只是暂时的,扛过去好了。
反之,如果经过这几天的调整,觉得慌了,那就说明我们之前买它,并非出于基本面的判断。就是看这个类型的股票涨得好,来追而已。现在跌了,买入的理由不存在了,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个时候其实是不太适合持有的,如果你对赛道股的信心没那么足,那我觉得至少就不应该上大仓位,不然将来再有波动,始终是扛不住的。看不准,就做分散;还觉得波动大,就减股加债,这两条法则什么时候都有用。
市场不会简单奖励持有某类股票的人,而只会奖励先于市场发现价值偏差的人。不能有惯性思维,觉得之前涨的好的股票就是好公司,好公司就会一直涨。股票和公司的区别,在于股票是有买入价格的,而决定投资能赚多少钱,买入成本肯定非常重要。
你们看中概股,2021年之前涨得多好,那时候大家都觉得真是买了世界上最好的公司,结果2021年之后,之前涨多好,现在就跌多惨。
咱们就接着说中概股吧,今天的下跌有个导火索,是腾讯减持了Sea套现了32亿美元。
Sea号称东南亚小腾讯,这两年股价表现非常好,腾讯投资它大赚特赚。
但现在减持,就让市场把它和之前腾讯减持京东联系起来了,认为可能是腾讯的投资战略出现调整,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减持,因此腾讯系的上市公司今天都比较惨。
中概股的道理,和上面的热门股其实也一样,咱们也判断不出股价拐点在哪。但是从估值看,现在它们已经处于多年的低位,如果对公司有信心,那也就没什么不可以买,控制好投同类股票的总仓位,能承受波动就行了。
我之前定了个分步买入中概股的计划,现在回头看,显然买入时间早了,很多份都买在山腰上了。但即便退回那个时点,我又不能预知中概股会跌到哪,我就还是会做相同的决策。现在计划也继续,如果继续跌,我一样也会继续买。
咱们要做的,并不是预判可以加仓的时点,而是在分步加仓中做好仓位控制计划,比如我就想好,我加仓到最后,中概股在总仓位里的占比,也不会超过10%,那就有足够的分散性,这样即便波动很大,对组合整体的冲击也可以接受,这时候就可以有足够的耐心,给时间等它反转。
巴菲特的好盆友芒格也是这么干的,之前我写过芒格抄底阿里巴巴,去年一季度就抄底买了3750万美元,当时阿里巴巴从高点跌下来将近30%了。
结果买完就被套了,阿里巴巴又跌了将近40%。芒格就越跌越买,到去年三季度末,比最初加仓了82%。
后来四季度阿里巴巴继续跌,现在年末了,芒格公司四季度情况又披露了,仍然在加仓阿里巴巴,持仓量比三季度又翻了一倍。
你们看,大佬抄底一样被套,也没什么好方法,无非是在对公司有信心的前提下,控制仓位、坚持越跌越买、然后等。芒格抄底阿里巴巴花了上亿美元,但相对他旗下的全部资产比例并不高,就算抄错了,也完全可以承受,这和我们控制单一行业在总资产里的仓位,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水平比专业投资者差,理应更分散。
我之前老给大伙熬鸡汤,说要心态稳、无惧波动、长期投资呀,今天我突然就想到,这些其实并不是“主动去做”的。并不是说我想心态稳,我立马就变得泰山崩于前而不动了。
相反,心态稳是个结果,它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达成的。比如说我特别会分析公司,我对公司前景有信仰,那我心态自然稳。比如说我的组合足够分散,我持有不少债券仓位做缓冲,那我心态也自然稳。再比如说我特别会赚钱,我投资的钱没啥用,亏了也不那么心疼,心态也就自然稳。
所以关键是找到一些让自己心态变稳的办法,而不是在市场波动里傻练。如果面对这两天的波动,你觉得有点慌了,那就是需要去找到这样的办法,而不是去思考它还会不会继续跌了。认真脸,都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