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评论文章称,由于德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导致俄罗斯在面临制裁后仍能获得大量资金,因此,若德国不停止这一举动,那德国也应该被国际社会制裁。这篇报道的副标题写道:“任何购买德国商品的人,都是在为俄罗斯提供‘战争’资金”。
图片截取自《每日电讯报》
据悉,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马修·林恩是英国惊悚小说家,同时也在《每日电讯报》、彭博社等媒体担任财经新闻专栏作者。马修强调,由于俄罗斯面临西方多国的制裁,全球天然气价格飙升,这也导致俄罗斯从与德国的天然气交易中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每日大概有8亿欧元之多。
因此,马修号召国际社会应当对德国实施出口禁令,呼吁消费者不购买德国生产的各种产品,避免“间接地资助俄罗斯的‘侵略’”,他相信这些举措对德国的打击将是“有巨大影响的”。
在文章里,马修对“围堵德国和俄罗斯”有一个非常详细和全盘的构思,但某些观点却又显得自相矛盾。比如他一边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他又说此前没收俄罗斯裔富豪的财产等行动对俄罗斯“影响不大”,而且在他的描述里,似乎刚刚还看似“牢不可破”的美西方对俄制裁,下一秒又很轻易地被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毁得一干二净。
而对于“制裁德国”的效果和做法,马修也有自己的一番分析,他认为完全可以从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进口工业制品,以取代对德国产品的依赖。可问题是,替换货源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完成,这对于瞬息万变的俄乌形势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能不能来得及,实在是不好说。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德国也远没有马修在文中写的那样和俄罗斯“亲如一家”。无论是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还是在国际上发声批评俄罗斯,德国都并没有显著地“落后于人”,至少远没到需要被西方集体围攻“制裁”的程度。
但如果看看马修在社交媒体的发文,那或许我们就能理解他的这种“拧巴”了。在他的推特账号上,他曾发表过许多反对德国的言论,尤其是指责德国在欧盟和西方阵营中“拖后腿”。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修会喊出“制裁德国”这话了,当我们认为他觉得“制裁德国”是打压俄罗斯的手段,可能在他心里,“制裁德国”本身才是那个“目的”。
(原标题:“德国也应该被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