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杂志刊文指出,仅在三月,美国三大电视网对俄乌冲突报道总时长高达562分钟,而对其他地区的冲突却几乎视而不见。比如目前仍在继续的也门内战,从2015到2019四年间,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报道总时长仅为92分钟。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过去两年已造成50万人死亡的提格雷战争,也只是偶尔才被提及。
世界周刊指出,一方面,美国及西方媒体聚焦俄乌冲突;另一方面,对于俄罗斯媒体,西方国家则公然采取“禁言”或“消音”举措。长篇累牍的单边信息轰炸加上亲乌反俄的政治立场,使得西方主流媒体对此次俄乌冲突的报道呈现一边倒态势。评论援引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观点指出:在西方,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主流媒体几乎完全否认我的观点。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们宁愿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俄罗斯,却绝不会指责北约和西方酿成了这场危机。
评论指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可能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如今,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乌克兰问题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俄乌冲突以来北约动作频频,在欧洲东部部署大量兵力,并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央视新闻指出,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北约是一个由美国拉帮结伙结成的利益集团。北约口口声声称自己是“防御性组织”,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制造对抗、制造事端。如今冷战已经结束30余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在不断鼓吹集团对抗,挑动全球冲突。
评论指出,世界正向多极时代转变,北约却自我定义为一个“永恒的力量”。美国实际掌握着北约的话语权,只有认同所谓“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才能得到美国批准加入北约,这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无疑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更是在策动“新冷战”。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两个月。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作为俄罗斯能源主要进口方的欧洲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远高于2月的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通胀的主因。
环球资讯广播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的观点指出,俄乌冲突的久拖不决让欧洲国家不得不寻求折中方法,规避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带来的损害,让制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洲国家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对俄政策,而不是一味追随美国搞制裁。因为如果这样,实际上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欧洲。
阿富汗从四月开始进入斋月,但是连日来爆炸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安全局势依然严峻。阿境内屡屡发生爆炸等袭击事件,背后有哪些原因?
总台记者观察指出,阿富汗动荡多年,和美国的对外政策紧密相关。美国驻军20年,不仅未能打垮塔利班,更没有助阿清除滋生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的土壤,这个地方反而成了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评论援引阿富汗分析人士贾法尔的观点指出,美国政府显然不再顾及阿富汗人民的死活,一个动荡的阿富汗甚至可能更符合白宫的心愿。恐怖主义可能对阿富汗的周边国家造成威胁,这或许会被白宫视为美国“地缘政治侵略战争”的福音。而阿富汗人民为此付出的代价则被直接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