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了解到,四川达州高新区以人为本,创新开发、使用、管理公益性岗位,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惠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高新区河市镇成都山社区的一条乡村小道上,环卫工王敬芳正在忙碌。据了解,今年53岁的王敬芳是当地一困难居民,家里两个子女处于求学阶段,丈夫又因意外瘫痪无法务工且需贴身照料,家庭生活窘迫。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按照《达州高新区低收入脱贫人口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为王敬芳申请了成都山社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王敬芳说:“感谢村上给我安排了这份工作,不仅离家近,还多了份收入。”
高新区人社分局工作人员朱洪霞告诉记者,公益性岗位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立足工作实际,深度开发挖掘岗位资源,兼顾报名人员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提高其依靠劳动和特长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让公益性岗位真正发挥就业保障作用。
据了解,按照“科学开发、因需定岗、因人定岗、人岗匹配”的原则,达州高新区于今年4月创新出台了《低收入脱贫人口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明确岗位申报条件和程序,建立部门信息联动共享机制,并成立复核组,负责核查申报对象的劳动力状况、收入等情况,确保岗位开发合理合规,岗位竞聘公开公平公正,聘用人员能进能出,实现科学、规范、动态管理。
“我们在与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用工协议的同时,会明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办法,并定期分析研判其家庭情况,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服从日常管理、家庭稳定脱贫等情况的人员,及时解聘,停发务工报酬或岗位补贴。同时,为充分发挥公益岗位的‘托底安置’作用,高新区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开设了专项资金账户;建立监管机制,不定期监督检查公益性岗位运行及相关资金发放情况。据统计,今年高新区已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24个,拟发放岗位补贴资金429万元。”河市镇就业中心主任杨洪说道。
“我们坚持把做好公益性岗位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辖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开展了精准的摸底调查。利用院坝会、宣传册、入户讲解以及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多种模式宣传了相关政策,并多次深入基层广泛征求就业意愿,将‘给钱式输血’变‘劳动式造血’,进一步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高新区人社分局局长郝剑平告诉记者。(记者 蒋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