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既不能得“恐冠症”,也不能得“轻冠症”,当前的目标是“清病不清毒”。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在“国科在线系列讲座”上,围绕新形势下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
资料图 新华社发
人类的历史也是和病原微生物战斗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三年来不断变种,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仍在流行。通过一系列权威数据,高福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在呼吸道上皮增殖复制能力更强、肺部相对较弱,传染性相对增强,更容易免疫逃逸,重症率、病死率和长期后遗症率有所下降等特点。
截至目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远低于1918年大流感的死亡人数。这既有赖于全球科学发展和人类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也同样有赖于我国不断调整的政策措施。我国这三年的努力,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
高福表示,新冠疫情从“乙类甲管”走向“乙类乙管”,是调整的大方向。面对新冠病毒,我们不能轻敌,但也要保持平衡理性的心态,既不能得“恐冠症”,也不能得“轻冠症”。而防疫策略动态调整的核心,在于要不要管住“传染源”这一传染病三要素之一。他表示,病毒是无法清除的,想办法让病症轻一点则是关键,“清病不清毒”这一思路在“新十条”中得以体现,包括重点人群的接种、共存与隔离分层次进行、取消全员核酸检测、逐渐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秩序等。
新冠疫苗接种至关重要。高福特别呼吁大家相信科学,认识到新冠疫苗在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高效。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可以科学、适量地用药,降低病毒载量以减轻症状,并关注血氧饱和度。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三大件”,在当前仍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