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及时指导使用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全力做到“早干预”,近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培训用药、严格评估成为不少医生的“新课程”。
对新冠病毒重点人群感染者评估,并在市区专家组指导下,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干预病情,减少重症发生。记者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悉:抗病毒药物已启动应用,并在临床严格规范指征,已初步发挥疗效。
(相关资料图)
老年重症患者已开始使用
4日,嘉定区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来了不少询问“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市民。市民王女士家老人感染新冠一周多,目前高烧已退,但仍有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经医生评估之后,确定老人不适合使用这款新冠口服药。
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吴琦耐心解释:“这款药适合重点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没有打过疫苗、有转重症倾向的人,我们建议发病后尽早用药。”医生同时表示,应用口服药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氧饱和度等进行严格评估。一般发病五天内用药效果较好,不过,如发现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或有转重症倾向的,即使超过五天也建议用药。
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主任朱勇介绍:目前老年病房已有18名老年重症患者使用了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用药前,多位专家对老人身体情况进行评估。患有糖尿病、心悸等基础疾病的周玉兰今年年过70,12月28日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抗原检测为阳性。第二天,周玉兰开始服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经过5天治疗,老人身体明显好转,氧饱和度也有所提升。
“高危”优先,严格规范指征
普陀区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老年病房已有2名患者应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副主任桂俊康告诉记者,这2名患者年龄均超过65岁,发病后应用较早,目前应用效果较好。
万里社区已可以开具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但有严格指征限制。桂俊康说,此轮感染高峰前,社区排摸调查出987名高危人群,他们处于“红色标签”管理,这些人发病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评估后使用药物。
专家解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指征很明确:感染后3-5天内、进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同时肝肾免疫功能都正常。在临床,医生如觉得这一药物适合服用,开具后会上交给医务科,医务科上交给分管院领导,三道“把关”严格规范指征。
从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数据来看,发热门诊日均问诊量从最开始个位数攀升至上百人,高峰时超过300人,目前回落至40余人。“门诊可见第一波感染高峰应该是过了,第二波感染高峰何时来到不好说,但有了药物犹如手中有了武器,医生们应对感染者治疗,心里更有底了。”桂俊康说。
强化“网底”早发现防重症
在杨浦区,12月29日第二轮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容增能”后,所有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了抗病毒药物。杨浦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开设培训专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及时掌握用药指南。
目前,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经评估符合用药指征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有重症倾向的老年人,发病早期就开始使用,数据显示:迄今区内已有294人次早干预用药,疗效积极。负责人表示,“使用过程中,区内优先用于养老院、护理院内的脆弱老人,以此实现早干预、防重症。”
记者获悉,目前全市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储备了抗病毒药物。社区作为网底,将加强重症早期发现、治疗与分流。全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设置“吸氧区”,提供氧疗服务,对于有需求的感染者,开具“氧气票”,实施居家氧疗。此外,对重点人群感染者进行评估,在市区专家组指导下,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表示,二三级医院同时通过医联体支援、驻点巡诊、专家派驻、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业务、技术等支撑,提高对重点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社区依托120家庭医生转运绿色通道、区域医联体转诊等渠道,协助症状加重的感染者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尽快安排救治,全力做到“早干预、防重症”。
(原标题:早干预防重症:抗病毒药物已在上海社区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