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假期结束,五湖四海的打工人的又要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
【资料图】
春节最后一晚还沉浸在“睡起自由”的假期情绪内,开工闹钟响起的那一刻,却又不得不投入到调休而来的七天漫漫打工日中。
无法脱离假期状态的后果就是迟迟找不到工作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状况随之而来。晚上睡眠不充足导致打工人白天疲惫,白天的焦虑又进一步加剧了睡眠障碍,两者的恶性循环使得打工人不等不向外寻求援助,睡眠经济也借此进一步爆发。
一、睡眠经济崛起的背后——中国打工人撑起半边天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不好”更是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痛点。
据悉,全球睡眠经济的商业规模已达到万亿元以上,其中仅中国的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就超过了4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年轻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睡眠经济崛起的“扛把子”。
消费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催生一系列相关企业的崛起。天眼查APP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国内与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
从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地区分布情况也可以大致推测出,我国的睡眠经济尚处于发展远未成熟的探索期。原因在于,我国失眠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新中产阶层是失眠的主力军。
从睡眠经济的专利情况和主要存在形式也可以看出睡眠经济仍处于爆发期的前夜。
在专利情况上,天眼查APP对近3年多的数据进行了统计,2020—2023年行业专利数量分别为1687个、2298个、2264个和147个,看似在逐年递增且数量极多,但大部分专利均为外观设计等“表面功夫”,真正涉及助眠硬实力的专利并不多。
目前我国睡眠市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器械用品和的药品保健,前者为辅助类助眠产品,比如能够监测睡眠状况的智能手环、手表、助眠仪,提高睡眠舒适度的睡眠枕、睡眠灯、足贴、眼罩等产品;后者则为由药物保健延伸而来的产品,比如常见的褪黑素、安神液,以及大部分效果不明的熏香、保健品。至于对症下药、效果更明显的睡眠服务,在国内仍未成一定的气候。
《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2017年睡眠器械用品的市场规模为2500亿元,而药品保健的市场规模仅有262亿元,睡眠服务则仅为35亿元。
睡眠器械和药品保健两个主要分支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的产品改进而来,入行门槛较低。因此,企业的所在地也并非一定需要建立在核心消费者所在地,但与核心消费者脱钩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其推出的产品可能脱离了消费者,产品疗效不佳是常态。
综上所述,通过天眼查APP公布的数据可以推断,虽然打工人的睡眠障碍促进了国内睡眠经济的崛起,但当下睡眠市场的产品却并非完全适合具有睡眠障碍的打工人。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打工人,在选择产品时或许要更谨慎。
二、风口当下,睡眠经济最终会飞向何方?
睡眠障碍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打工人,也会拖累经济。
美国《时代》曾发布过一则数据,由于上班族睡眠不足导致缺勤或影响工作状态,一年会损失掉120万个工作日,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等情况造成了4110亿美元的损失。
由此可见,打工人的睡眠障碍问题并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近几年如此多与睡眠经济有关的企业获得了巨额融资。
根据天眼查APP的不完全统计,红杉中国、小米、盛宇投资等知名投资方或企业均有在睡眠经济上布局,投资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至数千万美元不等,其中睡眠健康品牌迪斯更是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睡眠经济爆火后还深深地影响到了其他赛道,为部分领域的向上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最典型的当数深受内容单一困扰的音频直播赛道,借助睡眠经济的崛起推出了哄睡专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粘性与平台吸引力,甚至还出现了哄睡师这一新职业,睡眠经济毫无意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睡眠质量的好坏难以被标准化,这也就意味着睡眠市场的监管难度颇大,再加上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发展期,行业乱象丛生、无序发展或将长期存在。根据天眼查APP显示,目前与睡眠经济相关的企业,仅有18%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年内,这些企业能否抵住诱惑,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