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朝阳区酒仙桥大山子社区的会议室里,扦裤边、磨刀、磨剪子等“小修小补”服务一字排开,免费提供服务。志愿者不是别人,正是大伙儿天天照面的街坊和社工。
一踏入会议室,很多人就会被有节奏的“唰唰”声吸引,一位老师傅和几个小伙子正人手一块磨刀石,埋头为大家磨刀磨剪子。
(相关资料图)
“小刘,我家的好几把刀都钝了,麻烦你了!”一位居民不好意思地掏出三把菜刀。“您客气了,都交给我吧!您在旁边坐会儿。”社区服务站站长刘浩伟赶紧接过去。
磨刀既需要技巧,也得要力气。先粗磨、再细磨,每磨十几下,还要停下来观察刀刃线。5位志愿者总共磨了100多把刀剪,肩膀早就酸了。
“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现在很少能听到了。”刘浩伟告诉记者,大山子社区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约一半,“老人自己磨刀比较危险,我们年轻人该出把力气。”
小修小补,在“学雷锋”活动中最受欢迎。一台缝纫机前,58岁的王秀杰正扦裤边,旁边还排起了队。她拿出红色线轴,跟手中的红裤子比对了下,颜色几乎一致。捋平裤脚、向内翻折,熨平后启动缝纫机……手法行云流水,喝一口水,王秀杰又赶紧接过下一条裤子。
“这是我们小区的金剪子,她扦的裤边针脚很细,从外面几乎看不出来。”排队的唐颂军说,能做针线活儿的小店不好找,手艺也参差不齐,“我把自己的西装裤子带来了,请她帮帮忙。”
“金剪子”的外号并不夸张。年轻时,王秀杰主要从事舞台装的缝纫工作。自2015年起,她的工作室就在社区开了张,总共4名志愿者,义务为老人、残疾人和社区舞蹈队缝缝补补,直到后来她们一家搬去了马泉营,她还是定期回到大山子为大家服务。
每当有人称赞她,王秀杰总要讲她做志愿的初衷。她的爱人患尿毒症已有15年,居委会隔三岔五就要上门问候,帮家里解决困难,让她非常感动。“社区这么照顾我爱人,就让我来回报吧。”王秀杰说。
第五居民党支部的“雷锋志愿理发队”也来了。几位居民自学理发的手艺,为14位老人剪了头发。
酒仙桥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辖区的九支“久久爱”志愿服务队伍都将开展学雷锋相关活动,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原标题:“学雷锋”进社区,“小修小补”最受居民欢迎)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