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西单商业街,一座古朴静谧的院落藏身其间。百年前,李大钊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乌兰夫、李裕智、多松年等少数民族进步青年曾在这里学习,少数民族的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由他们播撒至全国各地。
这里就是蒙藏学校旧址。如今,经过保护修缮的蒙藏学校以新身份开放,“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和“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中,420余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带领观众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诞生地,重温少数民族进步青年的“觉醒年代”,领略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蒙藏学校旧址里,有一棵将近400岁的大枣树。李大钊等革命先驱曾在这棵树下和蒙藏学校的学生们热烈交谈,传播马克思主义。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正在展出。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
观展·解码
15件国家一级文物汇聚展厅
“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共同缔造新中国”“团结建设新社会”“携手奋斗繁荣路”“同心奋进新时代”4个部分、15个单元,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民族工作成就;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
“这是首次以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史为主题推出的展览,在对党开展的民族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梳理基础上,广泛征集珍贵文物资料,还原历史真相、重建历史现场,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心挑选。”蒙藏学校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展陈项目负责人罗存康介绍,展览中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多达15件,是从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民族文化宫、内蒙古博物院等十几家单位精心挑选而来,每一件都承载着鲜活的红色记忆,大多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蒙藏学校历史上多个“第一”呈现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东南角展室,一场“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将蒙藏学校600余年历史沿革“浓缩”呈现,突出展现李大钊等建党先驱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火种,领导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跟随一群先进青年的脚步,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档案史料,将蒙藏学校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依次呈现:1919年,这里的先进青年发表了第一份少数民族青年的爱国反帝宣言——《蒙藏学界之愤激》;1924年、1925年,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团员组成的团支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192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少数民族革命刊物——《蒙古农民》在这里创办;这里还培养了第一位蒙古族中共党员荣耀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的蒙古族代表多松年、第一位派驻外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少数民族大使吉雅泰。
观展·亮点
乌兰夫曾经使用过的毛毯和怀表。
上世纪50年代云南省普洱专区26个民族代表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老物件见证民族青年“觉醒”
蒙藏学校旧址里,有一棵将近400岁的大枣树。“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中,有一张老照片与之呼应——1984年3月6日,乌兰夫第四次回到母校,触摸这棵历经沧桑的大枣树,深情地说:“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
“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仅67平方米的空间里,收藏了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透过这些老物件,当年那群进步青年认真学习先进思想、热烈讨论的场景重现在眼前。
展柜里陈列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使用过的毛毯。1923年秋,在蒙藏学校读书的共产党员荣耀先回到家乡,动员乌兰夫等一批内蒙古土默特旗青年进入蒙藏学校学习。“1925年,乌兰夫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件毛毯就是他从莫斯科带回来的,后来一直使用。”罗存康介绍。
还有一件深蓝色的西装上衣,是多松年烈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穿过的。蒙古族青年多松年192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蒙藏学校党支部书记,并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与乌兰夫、奎璧创办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5年,多松年也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8月在张家口被奉系军阀逮捕,8月中旬就义。
李裕智也是荣耀先回到家乡时招收的30余名学生之一,曾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内蒙古革命军副总指挥,1927年10月在作战途中牺牲,年仅26岁。李裕智在蒙藏学校学习时使用的文具盒和学习材料——李大钊的授课讲义《庶民的胜利》,现在也安静地陈列在展厅中。
一面队旗深藏革命情谊
“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主题展里,一面手工缝制的队旗被单独陈列在一个展柜里。80多年的岁月褪去了队旗原本显眼的红色,在缎面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旗子上绣着一颗五角星,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徽。这面队旗,讲述了一段动人的革命情谊。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十多个民族聚居区,党积极从各方面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指出要努力争取少数民族加入红军。
“沽鸡是彝语音译过来的,指的是‘果基’。”罗存康解释,1935年,红军北上经过冕宁,被当地人误以为是地方军阀队伍,为此展开了武装侵扰。在见证了人民红军的深情厚谊后,同年5月,当地彝族果基家的头领小叶丹,在彝海和红军司令刘伯承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成立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队伍顺利通过百里彝区。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前来“追责”,小叶丹宁愿倾家荡产甚至付出生命也没有交出那面旗帜。1942年小叶丹遇袭身亡,他的妻子倮伍五加嫫将旗帜缝进百褶裙夹层躲避国民党反动派搜查。直到1950年3月28日,冕宁迎来和平解放,倮伍五加嫫和小叶丹的弟弟果基尼迫,将这面旗帜交给了驻冕宁的解放军部队。
这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如今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更是红军与彝族人民伟大情谊的见证。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主题展第二部分“团结建设新社会”展厅里,屏幕上一段两分钟的黑白影像尤为珍贵。这是《中国民族大团结》的纪录片,呈现了1950年国庆前夕,党中央邀请民族地区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各族群众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敬献礼品的盛大场景。罗存康介绍,策展团队特意从时长一个半小时的影像中选取了部分片段放进展览,这也是展厅里少有的原始视频之一。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为了加强民族联系、打破民族隔阂,经毛泽东提议,派遣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宣传民族政策。展厅里,有很多各民族团结友谊的见证物。一块上世纪50年代云南省普洱专区26个民族代表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在听取了进京参观团的介绍,了解了全国各民族团结、祖国建设蒸蒸日上的情况后,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一起盟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这也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一面黄金打造的五星红旗和一本用汉文书写的锦缎经折装献词册组合摆放,是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
1951年4月27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率45位班禅堪布会议厅僧俗官员到达北京,向中央人民政府致敬。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也是他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建立友谊的开始。这时正值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进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事宜的谈判。十世班禅同属下的主要官员向中央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为谈判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京期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献给毛泽东共9个折页、展开长135厘米的献词。献词深切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关心西藏人民疾苦,衷心拥护《共同纲领》和企盼西藏早日获得解放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并在献词册中说:“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为了表达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人民领袖的浓厚感情,他将特制的金质五星红旗敬献给毛泽东。五星红旗为纯金质,轮廓镶嵌白色珍珠,正中用绿松石镶嵌出“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
最淳朴的信字字情深
展厅里,一封文字淳朴的信,饱含深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土地改革后,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为了感谢党,他多次萌发骑着毛驴到北京看望毛泽东主席的想法。1954年12月9日,他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意为:我解放前受尽了反动派的统治和压迫,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生活,写信表示感谢并渴望见到毛主席。
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库尔班·吐鲁木,老人终于如愿。这位老人给毛泽东主席的信,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人民感恩中国共产党、爱戴人民领袖的赤诚之情。
观展·提示
●地点: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蒙藏学校旧址
●展期:常设
●票价:免费,观众可以提前7天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原标题:重温少数民族青年的觉醒年代)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