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小巷深处看变迁
来源:北晚在线 发布时间:2023-04-27 11:28:06

今年是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三年行动的第一年,西城、东城等各区日前已纷纷行动起来。不久的将来,北京会有更多精品宜居街巷涌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过去曾道路坑洼、生活诸多不便的胡同小巷,在政府一茬接一茬地大力整修建设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胡同小巷,宜居养眼又京韵十足,成为人们眼中最美的京城一景。

上世纪50年代,整修后的东单西裱褙胡同。 李祖慧摄


(资料图片)

1957年,驻京部队某部参加义务劳动整修麻线胡同土路。高宏摄

1983年,花园式胡同北新桥九道湾。李晞摄

上世纪90年代初,炒面胡同里的便民经营网点。吴强摄

2019年,整治后的南锣鼓巷胡同里,树木葱绿、花儿艳红,四合院古朴精致,浓郁的京韵让人流连忘返。 胡铁湘摄

胡同土路铺沥青

1952年12月2日,《北京日报》2版

1965年7月26日,《北京晚报》1版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的3000多条胡同里,只有两条半铺有沥青,普通劳动人民聚居的胡同都是土路。胡同土路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年久失修,晴天满路尘土,雨后一摊稀泥,环境卫生很糟不说,更是行走不便,容易摔伤行人、发生事故。

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贯彻“为生产、为劳动人民、为首都服务”的市政建设方针,在建设局的技术指导下,由各区大力整修城区胡同的土路。在1949年已整修部分土路的基础上,1950年冬天,北京对城区胡同土路进行了一次普遍整修。到1952年底,经过整修的土路已有1000多条。整修后的胡同土路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面貌,无论在晴天或雨天,行人车辆都感到很大的便利。胡同里的居民对政府整修土路非常满意,翠花胡同一位老先生感动地说:“过去这条胡同常翻车,一直没人管。人民政府真给人民办事。”(1952年12月2日《北京日报》2版,《城内各区普遍整修土路》)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北京胡同的土路又太多,如果全都修成正规沥青路,一时很难办到。修路的工人们在工作中发挥出高度的热情,他们积极地找窍门,提合理化建议,特别是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他们学习苏联修筑沥青卵石路的先进经验技术,为本市道路建设开辟了新路,胡同土路整修也因此能更迅速、普遍地提高质量。(1952年11月1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今年修筑道路一百零一条》)

用这种办法改造胡同土路,需要的豆石本市西郊就出产,需要的焦油和洗油石景山钢铁厂可源源供给,因此造价低廉。而且,这种办法在技术上也比较简单,做起来很迅速,比修筑正规的沥青路可以缩短四分之三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土路经过沥青表面处理和浇油防尘,路面所能承载的重量足以应对北京当时的交通情况。(1953年5月1日《北京日报》2版,《推广苏联“土路沥青表面处理”和“土路浇油防尘”的先进经验》)

1952年秋,羊肉胡同等9条胡同的土路试做“土路沥青表面处理”和“土路浇油防尘”成功。1953年,烂缦胡同、教子胡同、礼士胡同、宝钞胡同等120多条土路(面积约有24万多平方米)也都采用了这种办法。胡同里,新翻修的道路闪闪发亮,过去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干净的沥青油路,得到了很多市民的称赞。在牛街住了20年的何大爷说:“柏油路都修到牛街来了,这是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呀!”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市政工程局打破了过去只靠专业队伍修路的常规,发动群众和专业修路工人一起劳动。凡施工所到之处,当地职工、学生和居民都热情地参加义务劳动。仅3个多月时间,就在崇文区建成了71条胡同10万多平方米的沥青路面。(1965年7月26日《北京晚报》1版,《崇文区建成七十一条胡同的沥青路面》)胡同小巷的道路进一步得到改善。

便民服务网点开进胡同

1982年8月21日,《北京日报》1版

1987年2月9日,《北京日报》1版

城市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工厂比作城市的“骨头”,各种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就好比是城市的“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北京集中力量调整“骨头”与“肉”的比例关系,最大限度地把地方财力用于市政、住宅、服务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胡同小巷的软硬件升级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1978年以前,城区胡同小巷的路灯都是40瓦或60瓦的白炽灯,路灯光源相当于先进工业国家上世纪60年代水平。经过近两年的改善,到1980年时,全市已有1.5万盏城区胡同小巷的白炽路灯换成了80瓦高压水银荧光灯,亮度增加了5到7倍。(1980年7月7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路灯照明近两年有较大改善》)

城区胡同土路也开启了成区成片的大规模改造。到1982年6月,604条大胡同55万平方米的土路铺上了沥青,2米以下不易机械施工的2400多条小胡同则铺装了17万平方米的水泥方砖。(1982年8月21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三年改造城区胡同土路三千多条》)到1983年,全市已有3800多条胡同铺了沥青路面。

大街空地多,能植树种草搞绿化美化,小胡同行不行?各城区用实践作出了肯定回答。

宣武区广安东里居委会发动居民见缝插针搞绿化,在较宽的地方,种侧柏绿篱;在狭窄弯曲的地方,建花坛、花池种花,就连只有1平方米多的旮旯,也砌起了小喷水池。(1983年3月26日《北京日报》1版,《广安东里六条胡同有树有花》)东城区在20多条胡同里开辟了910多处小块绿地,增加绿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美人蕉、凤仙花、万寿菊、牵牛花……胡同的花坛里花挺多,里面还有居民从自家搬来的月季。“过去我们要到公园去看花,现在出了家门就能赏花了。”九道湾胡同的一位老太太乐呵呵地说。(1983年9月10日《北京日报》1版,《东城区初步建成十条花园式胡同》)

为解决人们“吃饭难”“洗澡难”“修理难”“打电话难”等问题,1986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本市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便民微利网点。到1987年,本市3000多个居委会已兴办各类小型商业服务网点9577个,这些小网点大部分建在居民集中的楼群、胡同里,群众感到很方便。(1987年2月9日《北京日报》1版,《居委会办小型商业服务网点九千多个》)

以西城区福绥境街道东西岔居委会为例,他们发动居民腾出空房办起了老年人理发室、服装加工和小百货店等5个服务网点,住在这里的居民不出居委会,衣食住行等许多生活中的困难就得到了解决。(1988年5月5日《北京日报》2版,《西城区街道、居委会办商业服务业 兴建方便群众生活网点1800个》)

危改中打响胡同保卫战

1995年3月17日,《北京日报》4版

1993年11月18日,《北京日报》2版

1990年,市政府作出《加快北京市危旧房改造步伐的决定》,北京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新区开发与危旧房改造并重,并提出危旧房改造要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从此,北京市的危改工作全面而迅速地铺开。(1995年3月17日《北京日报》4版,《十五年京城建住宅=旧城住宅6.5倍》)

城区中,几代人蜗居危旧平房的胡同居民盼来了期待已久的住房改善。“拆迁,拆迁,一步登天”,老百姓这样表达着危改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轰轰烈烈的危旧房改造迅速向市中心推进,有的胡同“长高了”,还有一些深幽的小胡同消失了。大覆盖面、大建设量的危房改造开始对古城面貌产生影响,如何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同时建设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成为危改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993年11月25日《北京日报》2版,《“胡同”“四合院”应保护创新》)

维护古都风貌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1993年,本报为此开辟“‘把古都风貌夺回来’讨论”专栏,邀请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就古都风貌问题各抒己见。在1993年11月18日2版开栏的当天,重磅报道《围绕“夺”作文章》介绍了文物、园林、旅游学会4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两天讨论提出的中肯意见。25个传统风貌区要保持传统特色、内城道路改造不应破坏原有体系格局、危旧房改造应搞好“三个结合”……在跨越年度的大讨论中,人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维护古都风貌形成共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99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获国务院批复。总规明确提出要从整体上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北京传统的城市格局方面,要求旧城改造要基本保持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1994年4月1日《北京日报》4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在总规指引下,胡同小巷留住了原有的格局肌理,在改善生活环境上更加努力。

那时,胡同里盖房堆物挤占道路的问题司空见惯,既影响居民生活,又使人走车行困难。为改变这种面貌,许多胡同开启了拆违整治。以宣武区新兴里胡同为例,这条200多米深的胡同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棚屋,住人的、储煤的、堆物的、卖货的,简直没个下脚的地方。1996年春,居委会带头从自己建的小食品店下手开拆,胡同里的违建五天就全部拆完。接着,硬化路面、修补粉刷墙面、建标准化小煤棚……经过整治,新兴里小区当年就被评为本市第一个平房区的市级文明小区。(1999年6月16日《北京日报》5版,《老城区扮靓小胡同》)此后,北京的无违建胡同变得越来越多。

背街小巷变身“最美街巷”

2018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1版

2017年8月23日,《北京日报》1版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进入新世纪,北京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背街小巷的综合治理几乎年年都是本市狠抓落实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每年都有更多的背街小巷居民迎来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2017年,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与疏解整治促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用绣花功夫整治背街小巷。(2017年3月28日《北京日报》1版,《集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是老城区数千条背街小巷中的一个。违建、开墙打洞、交通拥堵……城市发展中的“症候”它一样不少。街道联合多部门,用一年多时间拆违、拓路、整修沿街立面,让这条老胡同恢复了久违的疏朗和宁静。夏日,一窝燕子在胡同里安了家。“燕子和人一样,都拣好地儿住。要不是这条胡同整治了,它们还不爱来呢。”老住户安大妈说。(201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1版,《做好“加减法”,亮出和谐宜居新北京》)

在首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全市3123条背街小巷“脱胎换骨”,不少小巷还逆袭为广受市民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不停车的西总布胡同、百年老巷飘书香的杨梅竹斜街、“脏街”变靓街的三里屯西街……2018年,在全市基本完成整治的892条背街小巷中,本报读者和相关专家选出了10条“北京最美街巷”。这些“最美街巷”,成为北京胡同生活的新名片。(2018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1版,《市民选出“北京最美街巷”》)

2020年,北京开启了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此时的整治提升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而是涉及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力求补齐街巷胡同的人居环境短板。三年来,一批又一批整体改善的背街小巷通过市级验收,小巷生活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更加宜居。

今年,为期三年的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日前已启动。未来,将有更多小巷成为北京“最美街巷”,让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享受到更多身边的幸福。

本版文字:黄玉迎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原标题:小巷深处看变迁)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猜你喜欢

除规定场景外不用戴口罩了?官方回应!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近期,《预防新型...更多

2023-04-27 11:18:37

全球观热点:小巷深处看变迁

今年是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三年行动的第一年,西城、东城等各区日前已纷纷行动起来。不久的将来,北...更多

2023-04-27 11:28:06

韩媒爆料!发表前一两天,美方事先已向中方说明!

韩媒:韩方高级幕僚声称美韩《华盛顿宣言》发表前,美已向中方说明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府一名高...更多

2023-04-27 11:35:44

深圳移动辟谣外籍客户插队办业务:网传消息不实

关于网传外籍客户插队办业务不实消息的澄清说明4月26日,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在深圳移动...更多

2023-04-27 11:20:22

波兰:继续禁止,“至少到年底”-每日速递

据路透社华沙报道,波兰经济发展与技术部长瓦尔德马·布达当地时间26日说,波兰将继续实施乌克兰粮...更多

2023-04-27 11:32:17

中国提了句“补一补历史课”,他便一路补到了《三

当地时间25日晚,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在伦敦历史地标金融城市长官邸发表年度例行讲话。通常,英国...更多

2023-04-27 10:37:22

为善良热心的毛大姐点赞!环卫大姐一个举动救下一

近日,浙江宁波。海曙环卫中心机扫车驾驶员毛红波凌晨作业时,发现桥上有女子身子一半翻出桥栏,欲...更多

2023-04-27 10:30:27

扬州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_今日热搜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27日09时39分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北纬32 66度,东经119 78度)发生3 1级地震更多

2023-04-27 10:14:15

全球要闻: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北

市民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本报记者邓伟摄每到周末,地铁西郊线北京植物园站,早早就人潮涌...更多

2023-04-27 10:27:21

每日热门:求职者嫌8000工资高要求降到2000,公司

近日,浙江杭州。一求职者在某招聘网站上一顿操作把HR整迷糊了,直接把薪资从8000降到2000。起因是...更多

2023-04-27 1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