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是对标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都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
|
成为今年两会的之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这意味着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摆上了重要议程,而马化腾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打造中国硅谷摇篮”的建议或将成为现实。
这个消息一传出,整个珠三角都亢奋了。这个让大家纷纷刷屏点赞的粤港澳湾区到底是啥?中企哥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湾区,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当今世界,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自上世纪以来,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成为三个世界一流的湾区。
Google地图卫星夜景图,亮度代表经济发展程度
而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10年前香港回归之际。
当时,时任深圳市政协常委的乐正和谭刚两人分别提出了“深港共建世界大都会”这一概念,被视为深圳市借政协委员之口向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投石问路”之作。
历时十余年,由深圳最先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终于要“媳妇熬成婆”了,这也是首个国家层面确认的湾区,珠三角湾区更是被寄予了对标世界级湾区的厚望。
而从“地区”变成“湾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不同。过去的三角洲,在内涵上更强调对内辐射、带动腹地发展,湾区则更强调对外连接、抢占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湾区不同城市的界限也更模糊,强调融合发展,比如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消费水平等方面相当。
其实,无论是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是对标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都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
香港科技大学的创校校长吴家玮是较早提出“湾区经济”概念的学者,他在研究湾区经济时发现,每一次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都会产生一个世界级湾区。改革开放之后,世界产业转移加速,珠三角依托港澳实现经济腾飞,粤港澳区域似乎有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的迹象。
马化腾也提到,“香港高等教育发达、高端人才储备丰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深圳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珠三角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澳门积极谋求适度多元发展,在中医药、葡语国家合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真的可以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吗?我们不妨和其他湾区来进行一些直观的比较。
粤港澳和旧金山湾区相比,两者产业结构很相似,旧金山湾区有硅谷,深圳现在也是全球的科创前沿地区;在教育领域,旧金山湾区有全球名校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大学,虽然粤港澳在教育上是短板,但好在香港教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而深圳也在2016年集中签约了一批名牌大学,表现积极。
但对比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的发展障碍也很明显,所有的大都市圈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形成统一市场:生产要素在都市圈内自由的流动,民众在都市圈内能够均等的获得公共资源。只有这样的统一市场,才能够让城市变得更有效率,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世界银行在前几年就指出,珠三角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但是走向世界级仍在半途,原因是行政壁垒,导致要素无法流动,产业协同无法建立。
往宏观里说,近几年深圳的科创已经不输硅谷,但科研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和科研扶持。这两样香港独步全国,但资源流动不畅导致深圳要自己搞前海中心、引进大学。
往浅显里说,背奶粉和苹果手机的水客也足以说明问题。香港对于内地游客一直是”购物天堂“,从奶粉、化妆等百货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由于汇率和税收的差价,造就了一大批投机倒把的”水客“,由此引发的”反水军“示威也给内地游客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而最成功的城市群案例之一,莫过于大家都熟悉的长三角。网友将”江浙沪包邮“,戏称为当代最大不平等条约,江浙沪作为电商巨头和快递巨头的发源地,再加上三地联手打造的无缝交通网,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三地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因此,深港能否真正融合,是决定粤港澳大湾区胜败的命门。
现如今,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已经落成,这座总长56公里,自香港大屿山起,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的跨海大桥,预计将在2017年年底全线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第一次将广深港三个距离在不到200公里的超级城市囊括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概念中,不再各自为政彼此争拗,而是要建立良好的产业协同,这将会让广深港三地在大的范围里角色地位发生变化。最终将9个省区和港、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一个拳头,狠狠打出去。
万事俱备,东风也已吹起。粤港澳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没准真的有一天,我们就不需要香港代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