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怀有身孕的单亲母亲徐丽(化名)来到了华东某市一家民政局。这一天,她和一名叫李立(化名)的男子登记结婚时,是她和对方的第二次见面。两天后,当她为还没出生的宝宝办齐准生证等手续后,她立即跟李立离了婚。事实上,李立是一位专门从事假结婚的中介。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围绕着办准生证、落户、买车、购房、拆迁、移民等问题,“假结婚”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场“假结婚”中,中介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客户提供从领证到离婚的一整套服务。
结婚有结婚的幸福,单身有单身的快乐,究竟是选择结婚去追求二人世界的小幸福?还是选择单身来享受自由无虑的个人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抉择。如此看来,“假结婚”竟然能“乱点鸳鸯谱”,甚至成为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的确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之所以“假结婚”有着旺盛的需求,根本缘于“围城”内外存在可观的套利空间。只需通过假结婚,便可以搞定千金难买的户口,甚至购房资格之类的政策壁垒,也可以通过“假结婚”来拆招解招,就连海外移民,靠“假结婚”也完全有望暗度陈仓。人生大事中的诸多棘手难题,“假结婚”几乎都能提供绿色通道。这样一条捷径,激发出旺盛的套利需求,催生出一条产业链,一点也不意外。
应该说,很多政策的制定,基于家庭以及婚姻关系,当然不无必要,也完全有其合理性。于是,“围城”内外因此而构筑起壁垒,也可以想象。即以当下热门的买房资质来看,按户限购当然相当合理,但基于婚姻关系的限购,的确不难通过“假结假离”来拆招解招。现实中,也已经发生了夫妻双方通过不断假离婚购房,再假结婚将房产过户到一人名下,再假离婚购房的拆招模式。可见,一旦婚姻与可观的利益或是与巨大利益相关的资格绑架,由此而形成的“围城”壁垒,必定会刺激出五花八门的曲线“攻城”模式,即便其中风险难测,甚至不乏法律风险。
“假结婚”产业钻了政策空子,固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无论是指责当事人,还是归咎于政策本身的不合理,其实也都有失偏颇。对于前者,正所谓“法无禁止不为过”,既然“假结婚”在法律程序上并无瑕疵,当事人权益与资格的获取,要说无可非议。而相关政策同样有它的难处与苦衷。一方面政策不可能完美无缺,另一方面钻空子的现象和行为,则是任何政策都难以完全规避的,假如仅仅因为政策有空子可钻,或是被钻了空子,便得出政策伤及权益的结论,多少也有因噎废食之嫌。
当然,简单以婚姻关系设置政策壁垒,的确也未必合理有效。无论承认与否,单身与单亲确实正在成为一种越发普遍的生存状态,因此,单身人士与单亲家庭的生活需求和基本权益不容侵犯,这之中公共权益与经济权利无疑是最为重大的人身权益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基本的公共权益、经济权利,政策制定时不妨避免以婚姻、成家为边界设置“围城”效应,从而激发出各种制度套利的灰色产业链。
无论如何,“假结婚”产业链之所以能“乱点鸳鸯谱”,或许更需多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