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复速必将助推中国铁路"走出去",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境外铁路项目推进和新项目拓展。”
最近关于中国高铁一则新闻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此事所释放的中国高铁发展信心,令人振奋。
早在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既有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250公里,中国成为既有线提速高铁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迈入高铁时代;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营,中国成为新建高铁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并真正意义开启高铁时代。
随后,武广、郑西等一大批长大干线高铁相继建成,均以时速350公里投入运营,还有1万多公里干线高铁均已按时速350公里标准投入设计建造,京沪高铁部分区段建设标准达到时速380公里。至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水平和规模全面领先世界。
后来,原铁道部易帅,2011年4月1日开始,对已建成运营的部分高铁开始降速运营。“7·23”事故后,中国高铁全面“降速降标”。降速即: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按时速160公里开行。降标即:大幅度降低在建高铁、已审批但未开工、新立项等高铁建设标准。
总之,降速降标导致中国高铁速度等级骤降50-100公里。由此,有13423公里新建高铁和2876公里既有线提速高铁降速运营,共计16299公里;在建高铁7000多公里,未开工或刚刚批复高铁2000多公里(不含处在批复、可研阶段等新建高铁)降低速度标准建造,共计9541公里。
武断降速降标给中国高铁建立世界标准、充分发挥高铁设计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等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甚至一度使中国高铁发展“逆行”,所造成的经济、战略等损失之大,难以估量,并且已建成高铁降速运营,多种速度等级列车混跑,相比原设计,导致轮轨等安全匹配度降低,不是更安全平稳了,反而增加了安全风险。更为可惜的是,降标建设的许多长大干线高铁线路基础工程已难有提速空间。而实际上,时速350公里高铁与时速250公里高铁造价相差无几。如西安至成都高铁建设标准由350公里时速降为250公里时速标准,仅节约预算3%;呼和浩特至张家口高铁由350公里时速降为250公里时速标准,仅节约预算2.3%。
6年多,对于中国高铁复速的呼声一直未停,在社会舆论正见、各方权威专家建言,中央领导多次过问下,中国铁路总公司新一届党组组织专家试验论证,近期做出重回350公里时速运营的重大决策。
目前中国高铁2.2万公里以上,占世界高铁总里程近70%,居世界第一。高铁列车年发送旅客近15亿人次,占铁路旅客60%。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可以预见,中国高铁重回350公里时速运营时代,将直接改变未来中国铁路品质,使中国高铁获得战略重生,实现效率效益充分利用,可承接经济社会发展更大使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大范围投入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京张高铁建设推进,高铁商旅经济和高铁快运物流探索发展,高铁灵活票价试运作,通过高速度、高等级、大运量、商业化成熟运作,将促使高铁效益不断放量,助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纵观全球铁路发展,中国高铁复速必将助推中国铁路“走出去”,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境外铁路项目推进和新项目拓展。在广阔的国内、国外实践中,可以不断丰富由中国引领的新一代高铁设计建造、运营管理、商业运作等新模式,为世界提供各种场景和模式下铁路发展全套解决方案,以中国创造重构世界轨道交通业,开启由中国引领的高铁新经济时代,促进世界经济融合发展。
(作者系铁路系统人士、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