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脱口秀大会请来科普界顶流UP主何同学做开场嘉宾和领笑员,让人对科普和脱口秀的联动关系产生思考。何同学的风格是用简单诙谐幽默的方式解说数码科技类视频,有两个要素与脱口秀重合——创意和表达。正是这种独特视角下的创作,能巧妙地带领观众在轻松快乐中收获知识,受到启发。
实际上,脱口秀界一直不缺科普元素,其中也不乏爆梗。就拿今年来说,来自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曹鹏医生,因为科普内容好、台风好而格外受欢迎;来自沈阳的数学老师王十七,调侃自己身上的全国第一颗人工心脏,用带着体温的科普震撼了大家;视力只有0.02的黑灯(裸眼视力在0.05以下就是盲人),分享自己与黑暗相伴的生活和思考……
广义一点说,去年深受大家喜爱的上海交警黄骏讲述外滩的执勤日常,也算一种常识科普:“我平时在外滩执勤,外滩游客非常多。我记得第一天上岗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因为我万万没想到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被人问路:中国银行在哪?上海第一家汉堡店在哪?我完全答不上来。我只好打110,问我的同事,因为有困难,找民警。”
而且,脱口秀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型输出,笑点往往也是知识点。比如当年张博洋讽刺网络键盘侠攻击爱吃肉蛋奶的人是崇洋媚外,就用密集的知识点“扫射”了回去:“你自己打开苹果或谷歌公司开发的手机系统,通过专利至今属于澳洲政府的WiFi技术,把辱骂性文字发送到由蒂莫西·约翰蒂姆·伯纳·李教授开发的互联网上,发送内容竟然是批评别人崇洋媚外?这么抗拒现代文明成果,你为什么要当键盘侠,你去当算盘侠呀!”
好笑+知识,这是脱口秀的魅力。人们越来越追捧强文本,即有价值的输出。谁会不喜欢从快乐中得到知识呢?那么,稍微换一下顺序,知识+好笑,这应是做科普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