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短讯!展现材料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11 17:56:21

《竹签沙发》展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观众正在与《身份挂毯》展品互动

玉砌琼雕别样天,京华一隅见江南。穿梭于宽宽窄窄、曲折通幽的北京胡同内,行人或许不会想到,此处竟藏着一座别样雅致的苏式庭院园林宅院——南池子美术馆。

该馆展厅分为上下两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今年1月,这里迎来了一场科技与文化、艺术交融的创新展览——“唯物思维: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每件展品都通过寻常材料展示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构思,有些还带给观众别具一格的互动体验。

棉线展现自我

展览中,美国艺术家玛丽·科里·马奇的作品《身份挂毯》位于一楼展厅东侧。它由彩色棉线、木背板、标签、石头等材料制成,并在空白墙板上钉上200多个写着不同陈述和问题的标签,有关于身份的选项,也有关于生活的思考,如“我喜欢冒险”“我爱我的家庭”“我更喜欢虚拟的网络连接”“我更喜欢与人的直接接触”等。

观众可以选择一种颜色的棉线代表自己,一个接一个地缠绕对应的标签,从而形成自己的故事和路径,最后以染色小石块作为“锚石”结束。在编织缠绕的过程中,观众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关联。这件展品引发了大家对自我以及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再认知,进而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看似简单的材料组合,却能传递出温情并引发思考。

展厅正中间有6道从天花板射下的“光柱”,给人近大远小的透视之感,拉伸了展示空间。如果观众走近细看,会发现这个名为《永线》的展品由棉线、镜片、泡沫板等组成,一道道“光柱”其实是从天花板悬垂到地板的白色棉线,状如透明的圆柱,每个圆柱顶部都有一面镜子,通过地板上透明晶体的反射,使圆柱的边界透着朦胧美,给人以视觉冲击。巧妙的空间设计,让人感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

传统技艺助力现代艺术表达

在展厅后部,有一座格外引人瞩目的《竹签沙发》,是中央美术学院老师高扬的作品。他回收烧烤摊的废弃肉串竹签,以手工穿插方式制成了沙发。这件展品参加过多次国内外巡展,它不仅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是探寻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一种艺术表达,引发更多人对低碳环保理念的思考。

展厅二层,一组以绿色为背景、用钩针编织“绘”成的一幅幅老人肖像格外抢眼。这件展品名为《肖像系列》,其创作者是英国艺术家乔·汉密尔顿。她曾在“波特兰之家”参与一个志愿者项目为社会服务组织工作了14年,后来用儿时母亲教自己的钩针技法,以毛线为画笔创作关于老人的肖像。她用这种手工技艺记录和捕捉老人们的瞬间神态,让观众从人物肖像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感受和认识他们。

目前,场馆里共展出了60余件充满想象力的有关材料的展品,精心设计了20余处独具特色的拍照“打卡点”。毛线、竹签、棉丝、纸张等寻常材料,被艺术家用不同手法呈现出奇妙的艺术构思,让观众在更为广阔的情境体验中理解材料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继而引发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高级工程师)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环球短讯!展现材料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竹签沙发》展品观众正在与《身份挂毯》展品互动玉砌琼雕别样天,京华一隅见江南。穿梭于宽宽窄窄...更多

2023-03-11 17:56:21

筑牢科技基石,基础研究“活水”何来?_天天新消

中新社记者马帅莎邢翀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一倍,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更多

2023-03-11 18:14:40

代表委员谈教育科技人才丨激发“基层动力”,为欠

陈科科技日报记者刘昊王祝华“对于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要比发达地区下更大的力气,以更宽广...更多

2023-03-11 18:18:44

科技日报评论员:期待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

科技日报评论员加强基础研究,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更多

2023-03-11 18:05:38

【科普一下】红珊瑚可以购买吗?|报道

近日,江苏无锡一店家销售保护动物红珊瑚首饰被罚,引发热议。那么,红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为什么...更多

2023-03-10 18:57:03

高鸿钧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完善大科普格局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委员作大会发言。这是在主会场,高鸿钧委员代表无党...更多

2023-03-10 15:13:10

全国政协委员王一书: 将肥胖症纳入慢病防治体系

科普时报记者项铮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营养摄入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重大的公...更多

2023-03-10 14:15:43

每日消息!眼药水莫乱点,小心诱发青光眼

(视觉中国供图)3月12—18日是世界第十六个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被称为人类...更多

2023-03-10 14:01:28

枕后有“玄肌” 低头族要警惕颈源性头痛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今,玩手机成了低头族的日常。很多人可以连续保持同款低头姿势长达几个小时...更多

2023-03-10 14:01:52

环球观点:网红“口呼吸贴”能起到矫正作用吗

黄琪奥科普时报记者雍黎近日,“口呼吸”登上热搜,针对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口呼吸会影响容貌...更多

2023-03-10 13: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