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闻!《我把理想写进空间站》:“太空出差”全记录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3-04-26 16:04:22

科普时报记者 张英贤

如何成为一名航天员?航天服上的腕表有什么特别?航天员出征前怎么体现“中国味儿”?机械臂如何配合航天员工作……中国航天员刘伯明写书记录太空生活,让青少年感受到与航天员面对面探讨科普知识的乐趣。


(资料图片)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太空虽然黑暗,但是人类希望看到浩浩天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点亮了它;太空虽然神秘、遥远,但是航天员一次又一次的飞天路拉近了与它的距离。“我长大后也要做一名航天员。”神奇的宇宙飞船往往能够给予孩子们无限美妙的遐想,生出遨游太空的梦想。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和“二级航天功勋奖章”获得者,刘伯明曾于2021年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太空出差90天。归来后,刘伯明结合飞天日记汇集成《我把理想写进空间站》一书。

《我把理想写进空间站》,刘伯明著,中国宇航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记录太空奇遇让人身临其境

翻开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我把理想写进空间站》一书,转椅训练、体能训练、下水训练、交会对接模拟等照片揭秘了刘伯明的日常训练生活。

“航天员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光鲜亮丽的,也可以说是偶像级别的,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要‘吃尽苦头’的职业,要接受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极限挑战训练。”特级航天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序中说,“伯明在书中展现了很多训练的图片,可以看出航天员训练是多么的艰苦。”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天宫”空间站的建造极其复杂,涉及航天员、载人飞船、货运飞船、运载火箭、空间站、发射场等多个系统。普通人通常会被如此复杂的工程搞得一头雾水,但是刘伯明却将空间站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公众走近了解航天工程。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刘伯明在太空写下了20多篇日记,详细记录了他54岁这年的飞天经历,分享在太空中经历的或惊险或神奇的故事。

离开北京航天城飞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感叹“生命的禁区”孕育了国防和航天事业的摇篮;在激昂的奏乐声里,在热烈的送行人群中,登上神舟十二号飞船;在火箭飞出大气层,二级发动机关机后,随身携带的日记本和笔飘了起来,人从座椅上逐渐抬升,体验再次失重的感觉;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时,撞击的力量推了座椅一下;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完成分拣工、拆卸工、装修工等多种角色,努力把“天和”建造成梦想中的太空家园;乘坐飞船返回舱着陆到东风着陆场……在刘伯明的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我们在文字的力量下身临“天阙”,惊叹其直通天地、“太空出差”的奇遇。

为梦想义无反顾再度起航

“理想是磐石,初心不改,矢志航天。为了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我们的征途一直是星辰大海!”2021年9月,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9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刘伯明挥墨写下了“理想”二字。

杨利伟说:“在实际训练时,航天员手里都会拿着一个报警器,当达到身体极限难以承受的时候,可以将报警器按下,此时训练就会停止。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名航天员将报警器按下,为什么?我想伯明在书名中就给出了答案:理想。”

在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刘伯明被问到,距离他执行神舟七号任务已经13年了,再次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乘组,13年里最大的体会和变化是什么?

刘伯明在书中给出了答案:“这13年里,我们每一名航天员都在紧张备战,都在为梦想而坚守,都在为使命而拼搏;这13年中,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我深深感受到了刘伯明同志在以极其坚定的报国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在践行着他的使命,国家需要、任务需要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星辰大海,他的飞天故事值得新一代年轻人品读,从中可以学习第一代航天员是怎么样为航天强国奋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介绍。

正是心中秉持着这种理想,刘伯明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过程中,面临“火灾警报”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太空,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是心中秉持着这种理想,他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后,并没有站在英雄的光环下骄傲自满,而是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更加严格的训练中,再次飞天圆梦。

据悉,该书目前已进入“开卷2023年第一季度新书三大榜”前30名。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指令长聂海胜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点亮新一代年轻人心中的航天梦,接续奋斗,漫步星宇。

标签:

猜你喜欢

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李诏宇在北京一处院落的大门旁,悬挂着一块书写着“宇宙探索编辑部”黑色大字的老...更多

2023-04-26 16:06:12

每日热闻!《我把理想写进空间站》:“太空出差”

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如何成为一名航天员?航天服上的腕表有什么特别?航天员出征前怎么体现“中国味...更多

2023-04-26 16:04:22

“地质眼”+“诗人心”的典范之作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全记录》由齐鲁书社出版了。我和作者田晓东是大学同学,而且我还是他和书中照片...更多

2023-04-26 15:56:08

新车第一年保险必须在4s店买吗?新车第一年保险怎

新车第一年保险必须在4s店买吗新车第一年保险不是必须在4s店买,第一年保险选择在哪里买是消费者的...更多

2023-04-26 08:43:58

建行快贷可以转账给别人吗?建行快贷不能转入自己

建行快贷可以转账给别人吗建行快贷可以转账给别人,但不能用于购房、股票、理财等投资用途。在建设...更多

2023-04-26 08:38:03

【科普一下】为什么近期食用贝类和鱼籽中毒高发?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高发地区要预防贝类和鱼籽中毒。那么,哪些贝类和鱼籽有毒?如何避免食...更多

2023-04-25 21:04:51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出炉

科普时报记者史诗4月25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更多

2023-04-25 17:11:27

天天热议:中国科技馆开展“中国航天日”主题科普

科普时报记者陈杰在第8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在中国科协指导下,中国科技馆联合相关单位举办系...更多

2023-04-25 17:14:00

世界热消息:智能化时代,如何让老年人出行不掉队

北京:违规“老年代步车”进入禁行禁停倒计时日前,北京市交管局再次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违规...更多

2023-04-25 10:59:52

纳米线网络能像人脑一样学习和记忆 每日观点

有望提升机器人性能纳米线网络(左),网络路径的变化和加强(右)。图片来源:埃隆·洛夫莱斯 《...更多

2023-04-25 1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