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周盛盛、李彦南
虽值盛夏,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依旧朔风阵阵。蒙蒙细雨不断洒入代曲河,一路奔涌向东,最终汇入万里长江。
【资料图】
曲麻莱县,北临昆仑山、南接通天河,向西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同时,这里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域。
“咩,咩”……门外传来羊羔的叫声,旦增拉巴拿着刚刚加热的奶瓶,向外走去。“这只羊羔是我们今年5月从野外救助回来的,当时因母羊被雪豹猎食,小羊落单后被我们发现了。”旦增拉巴将小羊揽在跟前,熟练地给它喂奶,俨然一位“奶爸”。
7月26日,旦增拉巴正在给救助的羊羔喂奶。新华社记者李彦南 摄
今年25岁的旦增拉巴,是曲麻莱县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一名工作人员。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环保工作者。
“我大学所学专业是摄影,而我的家乡地处三江源,这里不仅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更有一群可爱的牧民。我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将家乡的故事传播出去。”旦增拉巴告诉记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三江源,旦增拉巴将自己拍摄的野生动物、风光美景视频发布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这个名叫“我们的三江源”的账号赢得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同时,他还为附近的牧民讲授摄影技巧,吸引了许多牧民参与到三江源拍摄宣传的队伍中。
在旦增拉巴的影响下,46岁的生态管护员贡嘎日自费购买了摄影装备,踏上了生态摄影之路。雪豹、白唇鹿、马麝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闯入他的镜头。
“附近哪里有雪豹,贡嘎日一清二楚。”旦增拉巴笑着说。
见到尕松才加时,他正手持相机,穿着一身土黄色的迷彩服。远远望去,他似乎与山上连片的岩石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我的主要职责就是观察、记录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变化情况。”尕松才加说,身着伪装是为了避免惊扰到雪豹等野生动物。
2017年,尕松才加在朋友的鼓励和引导下,主动放下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从世世代代的放牧生活到专职参与生态保护,尕松才加的身份转变深刻地反映出三江源地区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7月26日,生态管护员尕松才加(右)正在和同事巡山。新华社记者周盛盛 摄
雪豹悠然踱步、白唇鹿追逐嬉戏、岩羊成群奔跑……打开相机,尕松才加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照片。一张张照片,真实记录下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
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宣布设立。由此,三江源地区迎来最为严格的保护。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正是国家公园体制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直接体现。
“我们旁边的代曲河是长江的上游,我们从小喝着长江水长大。有什么理由不去守护长江源呢?”正是这样朴素的想法,驱使着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承担起守护三江源的责任。
7月26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草原风光。新华社记者周盛盛 摄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应该是所有牧民的共同责任。”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说,如今,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已成为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平台,为超过5000名牧民提供了专业的生态宣传教育。
近年来,三江源加强针对牧民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涉及乡村振兴、草原管护、野生动物救助等诸多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逐渐在三江源人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