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检测质量与效率,介绍了混凝土钢筋检测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检测技术、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超声回弹检测技术、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冲击回波检测技术等。指出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钢筋检测应用中的不足,如检测人员素质偏低,检测装置性能偏低,检测环境未达到标准要求。提出了完善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钢筋检测中的应用策略:合理选用无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水平,优化混凝土钢筋检测环境,及时更新检测装置,严格遵循钢筋检测流程。要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中确保检测的精准性,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混凝土钢筋;应用;质量
无损检测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中是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声、磁、电等性质对待检测对象的缺陷展开检测,其优势是不会损坏检测对象的外表与性能,能够结合待检测对象实际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病害。无损检测技术在众多检测技术中表现出了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1无损检测技术
相较于普通检测技术而言,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借助声、磁、电等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在不破坏检测构件的基础上验证是否存在缺陷。该项技术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作为直接或间接检测物体的技术手段,在应用中表现出了以下特性:无损性。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无损”,在检测过程中基本不会破坏待测对象的外表或性能。普通检测手段需用到相关工具或手段,对物体会造成损坏,混凝土钢筋检测主要选用无损检测技术,以发挥其“无损”的特性[2]。无限制性。在对某一物体进行检测时,如果该物体本身受到一定限制,则会给检测工作带来难度。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突破限制,尽管检测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技术,但其无限制性优势明显,能够进行更客观的检测和合理分析。适应性。相较于普通检测技术而言,无损检测技术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的检测中,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待检物体的检测工作,有着广泛应用,检测效果良好。
2混凝土钢筋检测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在对混凝土钢筋进行检测时,影响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其一,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钢筋构件本身带有磁性或检测部位周边有磁性物质,均会影响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特别是常见的钢筋检测仪等设备,极易出现磁性干扰。在混凝土钢筋结构中,钢筋一般都被厚厚的混凝土层包裹住,在检测时必须考虑土层厚度,在使用仪器进行检测时,需要结合图纸进行厚度设定,如此才能保证检测精准度,了解混凝土钢筋内部情况[3]。其二,钢筋间距与直径。钢筋的间距过小、箍筋扎丝过长,均会影响检测精度,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针对性的检测方法。
2.1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借助射线Y对混凝土钢筋结构进行检测,依据射线Y在不同结构中表现出的散射强度来判断混凝土钢筋构件的内部状况,为质检人员提供数据支撑。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具有真实、客观、全面及可追踪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射线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且笨重,受到焦距、焦点、缺陷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成像质量降低。混凝土钢筋构件在吸收Y射线、X射线的情况下,会出现穿透深度不够的现象,所以其更适合对纵深浅、厚度小的混凝土钢筋构件进行检测,能够精准地反映出构件是否存在破损、弯曲等情况[4]。
2.2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在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将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应用于混凝土钢筋检测,能够将红外辐射转变为可见热图像,在图像中直观呈现出混凝土钢筋构件的温度分布情况,如果图像中显示温度分布连续性良好,则代表构件基本不存在缺陷;但如果图像显示混凝土钢筋构件的表面存在温度梯度,则代表构件内部存在缺陷,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在观察可见热图像时,能够对钢筋破损、孔洞位置及大小进行直观判断。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速度快、操作便捷、干扰小等优势,获取到的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且灵敏度高,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钢筋质量的检测工作效率[5]。值得注意的是,在接收红外线辐射的同时,同样会对周边环境存在的辐射无差别接收,这对应用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工程项目必须对环境进行清理。
2.3超声回弹检测技术
超声回弹无损检测能够实现大范围检测,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手段只能对单个物体进行基础数据分析而言,该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展开大数据检测,但也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在应用超声回弹检测技术时,必须格外关注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用时需考虑是否与检测需要相符。
2.4探地雷达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地下物体电磁和不可见物体电磁检测,工作原理是使用天线进行电磁波发射,同时另外一个天线接收电磁波。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在混凝土钢筋构件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快速锁定构件中的钢筋材料,准确检测出检测位置及分布情况。检测过程中,电磁波的传播会受到介质影响,所以会有部分电磁波在穿透介质的过程中出现变化,借助可视化设备呈现出电磁波的变化情况,便能判断出介质中内部结构是否存在缺陷,也能绘制出清晰的内部结构图。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具有直观、连续、快速等优势,在大量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高效输出[6]。2.5冲击回波检测技术该项技术属于新型无损检测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主要技术原理是对待检测对象的表面进行微冲。将冲击回波检测技术应用于混凝土钢筋构件检测中,能够对构件应力波进行收集,借助显示器呈现出应力分布图。工作人员对呈现出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便能快速判断出混凝土钢筋构件内部是否存在破损、裂缝、弯曲等情况。该技术能够将构件中的缺陷直观反映出来,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3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钢筋检测中的不足
3.1检测人员素质偏低
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混凝土钢筋检测工作质量,目前有不少检测人员存在技能水平差、职业道德缺失等情况,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对于无损检测技术手段掌握不足,达不到检测工作标准。混凝土钢筋检测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沿用固有工作经验,导致混凝土钢筋检测要素规定方位与实际方位存在巨大偏差。因视觉角度而形成的误差,必须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最大程度消除,提高准确性,由于工作不够负责,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检测失误。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检测工作开展时,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上报,避免影响混凝土钢筋检测结果。
3.2检测装置性能偏低
针对混凝土钢筋构件进行检测时,会因为检测装置的性能偏低、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对检测装置没有定期开展维保工作,没有定期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精度逐渐下降。开展检测工作时,由于检测设备等级偏低,直接影响了检测工作实效,尤其是在向装置输入信息时,信息无法准确表达或表达信息出错,都有可能造成信息丢失,影响检测准确性。还有部分检测装置年久失修且未更新,其价值已无法体现,不能用于辅助检测,影响了混凝土钢筋检测水平[7]。
3.3检测环境未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保证混凝土钢筋检测的精准性,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严格把控,其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在开展混凝土钢筋检测工作时,一定要加强环境控制,针对环境的清洁度、温度、湿度等进行要素合理调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钢筋检测中存在对环境控制不足的情况,检测环境未达到标准要求,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检测的实效性。
4完善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
4.1合理选用无损检测技术
在对混凝土钢筋展开无损检测时,不能为了追求新技术而盲目使用,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无损检测技术,确保无损检测技术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尤其是不同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环境,在检测工作开展时要重点关注环境因素。在选用混凝土钢筋检测装置时,要对各类因素及今后趋势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装置的实用性、可靠性,提升检测质量。
4.2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水平
为了提升混凝土钢筋检测的准确性,要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无损检测队伍,所有检测工作人员都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应对检测人员定期开展培训,重点放在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方面,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促使其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时能够轻松应对,增强工作责任感,保证检测时能够认真负责[8]。此外,应依据待检项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无损检测人员,所有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与法律法规开展混凝土钢筋检测工作,进行规范性操作。
4.3优化混凝土钢筋检测环境
除了要合理选用无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养,还应对检测工作环境进行优化,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检测工作环境进行优化时,一方面要对混凝土钢筋待检测区域进行清理,确保环境中的含尘量、温度、湿度等均符合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应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混凝土钢筋检测环境质量,令检测人员有章可循,提高检测工作实效性。
4.4及时更新检测装置
为了提升混凝土钢筋检测水平,必须保证无损检测技术装置得到及时更新,促使无损检测技术性能完全发挥。人们对混凝土钢筋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旧的检测装置已无法适应现代化需求,在检测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相关装置进行及时换新,提升检测软硬件水平,提升混凝土钢筋的检测质量。
4.5严格遵循钢筋检测流程
在针对混凝土钢筋进行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无损检测技术流程开展检测,包括混凝土钢筋检测技术要求、检测条件、计量性能及数据传输措施,均需严格执行检测规程。为了保证检测结果传输的一致性,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混凝土钢筋检测规程科学合理。
5结语
无损检测技术针对混凝土钢筋结构的质量检测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还能提升检测工作效率。目前,在混凝土钢筋检测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射线检测、红外线成像检测、探地雷达检测、冲击回波检测及超声回弹检测等,但在实际无损检测过程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中确保检测的精准性,以此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作者:郭欢 肖青战 张艳 弋楠 李莎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