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选拔未来国家高端生物学科人才为导向,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直以来秉持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通过有序讲授大学各学科教材的科学知识,以达成高中生落实生物基础课程领域的基本内容,并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验培训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最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育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生物科技人才。但受制于高中有限的学习时间和高考学科备考的顾虑,初入高中并对生物学抱有极大热情的学生,既要兼顾高考学科学习和成绩的提升,又要取得竞赛学习效果的推进,这显然有些矛盾和力不从心,而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却成为了打破这种问题僵局的一种解决办法。本文希望通过一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给正在奋战在竞赛教学前线的生物学科竞赛教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生物教学;高中
一、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科技的兴起,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要求,通过构建理念更为先进、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生物学科等竞赛选拔体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届之多,其针对的选拔对象为对生物学科具备极大热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过各个高中开设的竞赛特色培养机制,最终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各个专家共同命制的科学严谨的试题,从而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竞赛生,可以说竞赛选拔体系的变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与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近些年,随着试题命制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单纯的记忆背诵等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献研究等为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大学十多门学科教材通读、熟读的同时,更加需要其对其学科本质及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为落实学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解决学科问题关键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科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等。对于即将步入高中并对生物感兴趣的竞赛生而言,不得不与常规授课抢时间,不得不容忍竞赛学习所带来的课内成绩的滑坡,在焦虑中学竞赛、在犹豫中学竞赛,已经是当前生物竞赛学生的一种通识和状态。而一贯式培养打通了各学段的阻隔,建立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贯式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高站位、高视角整合并拓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科知识以建设起连续性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常规的学段与年龄限制,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对接国家未来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贯式培养的课程体系理念、课程体系和培训实践以及课程培养建议等逐一展开讨论。
二、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理念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竞赛课程培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艰难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些年生物学竞赛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追求各学科全面且系统性的理念,在竞赛教学上坚持以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为导向来选拔生物学科竞赛选手,这就要求竞赛生具备极其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实验技能,背书抄书似乎看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更新和快速发展,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操作逐渐会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计算机取代,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则更加关注于如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如何能够运用知识去回答和解决现存的问题等。所以综合了文献查阅、国内外比较研究,依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等大学的教授阵容为班底,以各个高中竞赛部为培训的主阵地,确立了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研素养、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研究型学习模式,关注实验操作和论文分析。这些理念基本确立了我国未来生物科学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当前国际生物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需求,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实践
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是要依托于小学、初中、高中的有效统领和系统的师资整合,通过设置跨学科概念贯穿的科学课程,有效组织和展现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关联和逻辑结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和工程学实践,并且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方面逐渐提高的方面进行教学和学习,以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模式促进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的有效串联和深刻理解,最后培养出伴其一生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即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提供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综合思维拓展,尤其关注极富理科逻辑思维的数学和物理两项学科培养。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数学思维同步高阶训练课程,同时引进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及信息学教练,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开设小初高一贯式学科培养及编程教育课程等,从而在初中二年级左右完成整个高中的所有必修课程学习,然后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之下成立相关学科兴趣小组,通过高中各个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初中三年级及高中一年级对其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学科竞赛培养,经过两年的培训考核,学生在高一时期就可以参加全国生物竞赛联赛及国赛,冲击国赛前 240 名,获得金牌或者银牌的同时也获得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直接对接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再经过高二和高三的常规课的授课指导,最终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并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北大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破格录取。
四、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
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教育部门也实施了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允许具有权威资质的研究团队和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撰和推广。但是不同于小初高常规教学的授课模式和课堂实例,生物竞赛培训教学需要常常结合大学科研教材和热点文献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到课堂当中,所以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对高中生物竞赛团队的数量和资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也许需要多个全国著名高校的多个优秀团队通力合作,结合多个版本的课程教材资源和特色理念,在知识内容逻辑严谨性、探究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照片插图的美观性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思考和安排。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一贯式校本教材为生物竞赛教师实施竞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竞赛教材出版机制也激励了生物竞赛工作人员加速了教材质量提升的进程,推进了生物竞赛教辅教材的基础研究工作。
(二)采用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
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计算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模式迅速发展并进入小初高的课堂之中,随着投影仪和计算机在课堂中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图像及视频资源的便捷使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模拟实验和教学慕课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信息资源和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深入思考提供了更为多样、更为便捷的手段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一贯式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很多高中还建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室、显微数码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实验室等多功能性、综合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里的高端仪器设备能够为学生开展小初高生物课程培训及涉及未来大学课程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提供有效保障。
(三)强化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
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落实一贯式教学效果的关键。经过三十届生物竞赛的举办和坚持,不得不说,生物竞赛教师经过多年的参与和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授课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从事竞赛专职培养的教师毕竟很少,且都是高中教师,其中有部分教师在面对竞赛时依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准备,将面对很大的挑战,教师是竞赛培训的最终执行者,是落实竞赛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贯式课程改革及培养的推进中,教师职业能力的螺旋式发展成为一贯式竞赛课程培养启动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依然是教师研修的重点,如能熟练掌握大学十几门生物相关学科知识的要点,并能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进展加以授课,则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对于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共性知识,建构生物学科核心概念体系,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方向和逻辑,不至于在探究和求索中有所困惑和迷茫。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竞赛的培养道路上,坚持和努力是关键,方法和策略是重点,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三军用命,勇毅前行,方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参考文献:
[1] 龚伟,冯宁,应益可 . 我国生物学竞赛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文献比较的视角 [J]. 中学生物学,2018(9):86.
[2] 李文送 . 历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学生获奖情况分析 [J]. 生物学通报, 2017(7):63.
作者:张杨 单位: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